奥尔夫音乐下雨啦歌词

时间:2025-01-25 07:43:04 来源: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作者:管理员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他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年龄,让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肤色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产生共鸣,甚至胎儿能理解音乐。如果给胎儿听古典音乐如舒伯特的《圣母颂》,孩子出生以后,当孩子在哭闹时听到这个音乐时便会安静了。一首好的乐曲就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一样,他可以引起你情感的共鸣,让人的心灵为之震荡。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音乐带给人类无尽的美好,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效,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这些都让幼儿情绪愉悦。事实证明,在音乐中成长的孩子与很少接触音乐的孩子成人后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内心的丰富多彩的,是快乐宁静的;其次,长期接受音乐熏陶的孩子在个性上大部分性格开朗活泼;再次,音乐的沉淀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见,幼儿的音乐教育十分重要。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大脑发育的最高峰期。早期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还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增强人的记忆力,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不可或缺的好方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契合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要求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带领孩子在游戏中来学习音乐,并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学习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三点:其一是一切要从儿童出发。其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学习音乐的活动中来。其三是着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奥尔夫音乐的原本姓契合幼儿音乐更重视原始性教育的特点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奥尔夫在《<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中说过“什么是原本姓呢?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y,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他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他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

音乐具有严密的整体机构和综合的整体表现。幼儿对音乐都具有本能的反应。幼儿对音乐的感知是直观的。只要幼儿听到音乐,他便手舞足蹈起来,只要你给孩子一个乐器,他便会自娱自乐地“演奏”起来。这些在大人看来是“瞎舞”“瞎搞”,可是在幼儿的心里那就是“艺术”了。幼儿天生就对音乐敏感,热爱,向往。幼儿的情感和体验无法像成人一样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音乐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好抒发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你听那两三岁的孩子才刚牙牙学语就开始闻歌起舞,边哼边唱,十分陶醉。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思想注重人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和体验。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契合幼儿音乐教育综合化的特点

奥尔夫说过,原本的音乐绝不单单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奥尔夫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质朴的古老民歌和童谣,还有当地的民间乐器。他往往把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综合在一起,内容是童谣、儿歌、游戏、谜语或是一些无意义的单音和多音的组合。在教儿童演唱时,奥尔夫经常鼓励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歌、舞、乐三位一体,为幼儿创造全面、丰富、有趣的音乐课堂。

这样的音乐课堂正是现在幼儿音乐教育所希望的,也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处在幼儿期的孩子都喜欢玩,似乎一刻也停不下来。而且幼儿率性而为,不好玩的活动,他直接就表示拒绝,不参与了。因此,好玩的游戏是吸引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最好方式了。

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中进行,寓教于乐。

“动中学、乐中学、玩中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音乐很枯燥。试想,音乐本就应载歌载舞,可是却让幼儿坐在那里小手放背后,小脚并并拢,要唱的时候跟着老师开口唱就行了。一个活泼泼的小生命就失去了最自然的东西,被教化得死气沉沉了。因此让孩子在快乐中感知音乐的魅力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特点。奥尔夫说:“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

幼儿又都处于语言敏感期,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朗诵歌谣,童谣都能满足孩子在这个阶段对语言的追求。

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集游戏的趣味性,语言的丰富性,舞蹈的愉悦性等综合性的特点契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音乐教育的综合性。

(三)奥尔夫音乐的创造性特点契合幼儿音乐教育创造性的特点

“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奥尔夫教学法主张从游戏中区探索、去尝试,让幼儿直接去感知音乐。即兴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特点,在即兴表演中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心思单纯,没有收到太多的社会观念的束缚,他们一听到音乐就天然地凭着自己的理解去创造了。

三、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对奥尔夫音乐原本性的运用

原本性音乐认为,人类音乐原本就和舞蹈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学应把音乐元素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才是最有效果的。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要运用这些音乐元素就必须从幼儿最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将幼儿能够理解和使用的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可以让幼儿顺利进入音乐的环境。例如,很多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老师都会在幼儿音乐课开始的时候设计一个《介绍自己》的游戏。教师先用固定的音高和节奏唱出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孩子们也以这样的音高和节奏唱出自己的名字。如,拉拉,美美等。孩子们很快就会被这样呼唤名字的方式所吸引,便兴趣盎然地加入了这个游戏。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设计问好的环节,如,拉拉,你好!等等。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展现他们的个性。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身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获得形式,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捻指等身体的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幼儿生性好动,精力过人,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主要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由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再好不过的了。凡是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如走、跑、跳等这些都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素材。例如,在教幼儿《hokey,pokey》这首歌谣的时候,幼儿就是通过身势来掌握节奏的。首先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作为乐器,配合歌谣的动作,孩子们就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有的扭屁股,有的拍肩膀等等五花八门。这些都是对奥尔夫音乐中原本性原则的运用。

(二)对奥尔夫音乐综合性的运用

实践出真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音乐的活动中来。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参与,演唱甚至创作来体验音乐的美感。

奥尔夫课堂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更包含了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将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都运用到教学当中去,甚至还要运用到一些奥尔夫乐器,多方面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例如,在教《哗啦啦,下雨了》这首儿歌时,教师首先朗诵歌词,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记住歌词。然后是示范着唱一遍,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将歌曲改编,有在故事中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拍手方式来演示雨的大小,组后还加入了奥尔夫乐器,木琴,三角铁之类的。

(三)对奥尔夫音乐创造性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即兴原则。即兴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体验,还可以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使幼儿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促进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母的。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的最迅速的时期,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地音乐才能。幼儿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潜在能力,促其幼儿情感、心灵和智能的全面发展。在幼儿音乐教学当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音乐的乐趣。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切分音节奏的演唱,体会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能够正确演唱带有切分音和休止符的部分,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根据歌词的提示和理解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增强交往能力。

3、体会歌曲带来的积极欢快的情绪,使幼儿自觉养成讲礼貌和早起的习惯。

【活动准备】

相应图片X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歌曲。

1、每天早晨是谁喊小朋友起床?

引导—太阳公公,大公鸡。

2、对应图片—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赛跑,你们觉得他们在比什么?

引导—看谁最先到学校。

3、小朋友们赛跑的时候,嘴里也哼着一首好听的歌,他们唱的什么呢?来听老师唱一遍。

二、老师范唱。

三、进一步根据图片提示和肢体动作的辅助记忆歌词。

四、完整地学习歌曲。

1、欣赏一遍歌曲的旋律,并配上规范的动作。

2、掌握住动作的同时,把歌曲完整地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欢快的声音和表情,配上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4、把歌曲分成老师演唱和幼儿演唱的两个部分,老师和幼儿对唱。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美丽的早晨都有些什么?请小朋友把见到过的或者想象中的美丽的早晨用蜡笔画出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而《机器猫》这首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整个活动以"机器猫"这个形象来贯穿,从简单地拍打身体部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幼儿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

2、根据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利用各类"生活中的乐器"为歌曲《机器猫》拍打节奏。

3、通过用另类的"器乐"来演奏歌曲,从而巩固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提高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已听过《机器猫》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物质准备:

1、节奏谱。

2、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箱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音乐舞蹈,回忆感受节奏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用手指跳个舞欢迎客人老师吧。

2、你知道刚刚我们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节奏谱)大家是不是还能看着节奏谱来为这首乐曲打一打节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来拍手,你觉得还能用什么动作以怎样的形式来打节奏会更有意思呢?

二、为音乐伴奏,自由选择乐器

1、大家知道,机器猫身上有一个什么东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机器猫的袋袋里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2、逐一出示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盒、积木等"乐器"这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这些物品出了刚刚大家说到的那些常见的作用。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你听。当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有了声音我就能拍打出好听的节奏。你能吗?

4、除了牛奶盒你还能利用我这里的什么东西拍打出好听的节奏呢?谁愿意来试试?

提示:当拍打不能使一样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谁一起合作就能发出声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够把我的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乐器,为了感谢机器猫,我们就利用这些"乐器"来为这首歌曲打一打节奏吧。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三、听音乐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谁来说说看,你手中的乐器表演哪一段会比较合适呢?我们来尝试一下。

2、对比每一种演奏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3、交换乐器。

4、大家刚刚的表现真棒,机器猫听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满意,特意为我们大家准备了它最喜欢的"铜锣烧"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呢。

活动反思:

打击乐《机器猫》说课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儿往往对于这类活动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本次活动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铁罐子"、"纽扣"、"积木",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的想象,分别改造成"鼓"、"沙球"、"碰铃",让幼儿分别以拍、摇、敲这三种形式来表演乐曲。而我之所以选择《机器猫》这首歌曲,是因为它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已经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能够以拍手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难点,就是最后一句的节奏,也是幼儿比较难以掌握的。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机器猫"这个形象贯穿始终,从简单的拍手,到拍打身体部位,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递进。出示"乐器"后让幼儿自己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到最后还能分段看指挥合作演奏,不断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活动的进程。

另外,本次活动中我的图谱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机器猫》是一首非常活泼富有童趣的音乐,那么传统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与机器猫有关的一些物品,如机器猫的小铃铛,机器猫最爱吃的铜锣烧等来替代传统的"叉叉",这样会更有意思。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创编小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歌词内容。

3、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演唱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式图谱,其中?4个,小雨点4种各2个,彩虹2个。

2、音乐《小白船》。

3、三个大薯片盒子,四个小瓶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随音乐《小白船》做律动。

二、练声:

师:刚才我们跳的小白船非常美,谁知道它是几拍子的歌曲?——三拍子。

师:谁告诉我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弱。一起告诉我吧。

出示道具薯片盒子、小瓶子,按强弱弱,强弱弱规律排列。

1、教师示范练声嘀嘀嘀,嗒嗒嗒,啦~~(5315315—)(钢琴伴奏一遍)

2、示意孩子们练声嘀嘀嘀,嗒嗒嗒,啦~~(5315315—)(钢琴伴奏两遍)

3、提示幼儿听钢琴练音阶练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教师按强弱规律指挥。

师:这一遍我们注意听钢琴的高和低。(钢琴伴奏发生音阶一遍到G调上、下行)

三、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师:大家唱的真好听,今天啊,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好朋友,我们来看看是谁呀。

1、(出示彩虹和绿雨点图片)彩虹——“彩虹会唱歌”。还有呢小雨点——“小雨点会跳舞”。

2、教师边指图边范唱,带领幼儿学习彩虹唱歌。

师:这是彩虹,它会唱歌,彩虹是怎么唱歌的,请你仔细听。

(教师范唱:466.6︱466-︱355.5︱355-︱)(钢琴伴奏一遍)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师:一起来(幼儿随乐演唱,教师指挥图谱)。(钢琴伴奏一遍)

师:唱的很好听,彩虹坐滑梯是连续的,所以我们的声音要连贯。彩虹还想再做一次滑梯,我们再来一次好不好。

(幼儿演唱。(钢琴伴奏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雨点跳舞的声音,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师:刚才小雨点在干什么啊,那一个小雨点跳舞多孤单呀。我还请来了红雨点,黄雨点和蓝雨点(依次出示图片小雨点)小朋友在跳舞的时候都得有好听的音乐来伴奏,小雨点在跳舞的时候也得有好听的音乐来伴奏。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它们跳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滴答滴答)我们来听一听。

教师范唱:

646464|535353|424242|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31—|31—‖

滴嗒!滴嗒!(钢琴伴奏一遍)

师:一起来。幼儿随伴奏演唱。(教师指挥图谱)。(钢琴伴奏一遍)

师:提问1、我们发现了,这些小雨点跳舞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2、那什么颜色的雨点跟他们的声音不一样。(绿色)

3、你感觉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知道节奏不一样。

师:那你们会不会为小雨点伴奏啊?请你们一起来。(幼儿演唱)。(钢琴伴奏一遍)

4、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后半段。

师:这一次我们把彩虹唱歌和小雨点跳舞的音乐连起来唱一唱。会不会呀。

师:我们唱彩虹唱歌的声音要怎么样啊——连贯。那小雨点跳舞的声音要怎么样——跳跃,那小朋友在唱歌的时候要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

幼儿随钢琴伴奏演唱

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646464|535353|424242|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31—|31—‖

滴嗒!滴嗒!(钢琴伴奏一遍)

师:小朋友唱的很好听,这一次小雨下的又大了一点,我们应该怎么表现自己的声音呢?(声音大一些)。

5、再次随音乐演唱。(钢琴伴奏一遍)

四、完整学唱歌曲

1、教师随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的含义,并学唱歌曲前半段。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许多小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教师随前半段音乐把图谱贴在黑板上(一个?一个绿色雨点)

355·5|65·1|21—|31—|31—|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42—|42—|42—|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76—|1。6—|1。6—|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21—|31—|31—|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2、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呀?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们知道小问号在问什么吗,请你来听一听(教师随音乐范唱前段歌曲)

(钢琴伴奏一遍)

师:小问号在问什么——小雨点在哪里跳舞,你们会不会问。我们一起来试试。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的前半段。(钢琴伴奏一遍)

4、师:这一次小指挥不指挥了,你们自己来可不可以。幼儿随音乐完整演唱。(钢琴伴奏一遍)

五、尝试用动作创编前四句歌词,探索雨点落在不同地方发出的声音

1、师:小雨点究竟会在什么地方里跳舞呢。下雨的时候小雨点会落在哪里,想一想。

(幼儿回答)

2、教师根据幼儿创编演唱歌曲。(钢琴伴奏一遍)

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小雨点会在哪里跳舞,自己想让小雨点在哪里跳舞就用动作表示出来,其他孩子根据示范动作把歌词替换掉。完整演唱歌曲。(钢琴伴奏一遍)

六、看教师指图,完整演唱歌曲

1、师幼问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师:刚才小问号我们没有唱到,这一次有问号的地方我来唱,你们来回答我,好吗?记住在我唱完四句话后你们再唱,行吗?

2、教师更换幼儿创编歌词,幼儿完整演唱歌曲。(钢琴伴奏一遍)

3、把幼儿分成两组,第一组小朋友来问,第二组小朋友来答,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唱歌的时候我们要站直了,声音才会非常好听。教师指挥。(钢琴伴奏一遍)

4、反过来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歌唱的表情最好,不仅要歌唱的好,表情也要好看。(钢琴伴奏一遍)

5、今天我们来跟爸爸妈妈比一比,是我们唱的好听还是爸爸妈妈唱的好听,你们来问,爸爸妈妈来回答。爸爸妈妈唱的好不好听啊,给他们鼓鼓掌吧。(请家长参与音乐活动结束)(钢琴伴奏一遍)

《会跳舞的小雨点》

1=C3∕4

355·5|65·1|21—|31—|31—|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42—|42—|42—|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76—|1。6—|1。6—|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21—|31—|31—|

小雨点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646464|535353|424242|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31—|31—‖

滴嗒!滴嗒!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乐曲ABC的结构及风格特点。

2、为乐曲创编律动表演动作组合,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促进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在理解乐曲基础上,尝试为乐曲配器并创编节奏型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图谱、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找宝贝》引起幼儿兴趣及学习欲望。

二、感受区分乐句,并按乐句自由做动作。

(一)欣赏第一乐句

1、倾听音乐感受:小男孩是骑马上山还是走路上山的?为什么?

2、再次倾听音乐:共上了几座山?(教师根据音乐画图)

3、倾听音乐手指图谱画图,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第一拍重拍。

4、倾听音乐自由创编骑马动作。

5、启发幼儿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动作表示。

(二)欣赏第二乐句:

1、倾听音乐:上了几个台阶?

2、用动作表示上台阶。

(三)欣赏第三乐句:

1、倾听音乐:对山洞说了什么咒语?

2、边做声势边说咒语。

3、创编动作,变换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师小结。

2、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根据乐句变换骑马动作,教师指不同的地方为山洞,以发展幼儿的方位感。

(2)自由结伴,互相创编库乞乞动作,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以听课老师为山洞,参与到游戏中来,促进师幼互动。

四、为乐器配器并演奏。

引导幼儿根据乐句节奏特点为乐曲创编节奏型,商讨配器并演奏打击乐。

五、谈话:

你认为山洞里会有什么宝贝?

拿出“宝贝”——书,并说说为什么是书?进行品德教育,勉励幼儿好好学习。

奥尔夫音乐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主线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让孩子熟悉并掌握节奏。所以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幼儿轻松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活动的开始,我就以节奏游戏的形式开头,其目的是让幼儿熟悉节奏,并把游戏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会根据音符的排列顺序拍出音符的节奏;其次,培养幼儿听辨节奏的能力;最后初步练习有节奏的说话,感受节奏在语言中的运用,在这一环节中,刚开始时,孩子出现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不合拍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要创编适当的语言、运用节奏、还需动作节奏的配合,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通过练习,也是对孩子能力的提升。面对这个困难,我引导孩子看音符图谱、用手拍打节奏、并配上相对应的语言节奏。

当完成第一部分的节奏练习后,我又将节奏赋予生命,告诉孩子它就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中,激发孩子认真倾听、寻找节奏的兴趣。自然进入欣赏音乐的环节。

孩子找到节奏以后,心情很愉悦。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音乐中会有这么奇怪的话呢?”再次吸引了孩子。这时,我用故事带入,帮助幼儿理解整首音乐的结构,音乐的节奏。为幼儿创编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做好准备。幼儿进入角色以后,我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语言“这座漂亮的石门是不喜欢听到吵闹的声音,要是太吵,就是念了咒语门也不会开。”就对孩子提出了寻宝要求。这样提出要求更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孩子自然会自觉遵守。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孩子井然有序的乐器常规。

找宝贝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去寻找宝贝吗?孩子要参与游戏,表现音乐,就需要对音乐非常了解,音乐中一共有三种节奏:八分音符的节奏、四分音符的节奏、两者混合的节奏。这三种节奏重复出现。为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节奏,我将欢快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取名叫骑着小马爬山;四分音符的节奏慢一点是上楼梯;两者混合的节奏比较有力是念咒语;这样来引导幼儿后,抽象的音乐变得故事化、直观化,孩子也能轻松掌握,大胆表现了。

幼儿积极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节奏。在这段音乐结束时,我们找到“宝贝”。这一意外惊喜满足孩子的游戏的成功与快乐,也是为进入使用打击乐器演奏这一环节做了自然的过渡。

在使用打击乐器时,孩子有些好奇,喜欢敲打乐器。我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乐器宝宝发出声音来。但要求他们要看着我的手势,培养他们看指挥的习惯。孩子能轻松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为了让活动更有趣,能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他们主动创编的能力,我设计了寻宝游戏,让孩子在音乐声中体验快乐,大胆表现。同时让孩子的艺术能力在大胆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整个活动在愉快的游戏中自然结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ABB结构,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风格特点。

2.能大胆想象,根据动物不同特征合理创编座椅动作。

3.体验合作游戏中助人和被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幼儿已有乘车经验

物质:图谱、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A段,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1.欣赏音乐A段。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听完之后,请你来说一说你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2.出示A段图谱,理解音乐。

3.欣赏音乐,幼儿做相应动作。

二、完整倾听音乐,利用故事、图谱理解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ABB。

2.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其实音乐里还藏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猴的出租车》

3.出示简单图谱BB并倾听,梳理故事内容。

教师:“出租车改造后动物们能坐上吗?座椅还需要怎么调整呢?”

4.完整倾听,出示图谱理解音乐。

三、创编座椅变化动作,表现出动物特征。

1.创编B1段动作。

教师:“请小朋友们再一次听音乐,仔细听,到什么音乐时是按按钮?什么音乐是座椅在变?”

(1)引导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靠背变大、扶手变大、底座变大、高兴

(2)随乐游戏

2.创编B2段动作。

(1)引导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靠背变小、扶手变小、底座变软、高兴

(2)随乐游戏

3.完整表演。

四、充分联想,相互合作玩游戏。

1.前后两两合作互动游戏。

教师:“请你当小猴和前面的小座椅做游戏。”

2.大胆想象,肢体表现其他动物特征。

3.感恩答谢,师幼开车出去旅行。

活动延伸:

在音乐角投放乐曲和图谱供幼儿继续玩音乐游戏。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