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六月六歌词
南宁壮族传统节气资讯,攻略,美食,景点,节庆旅游特色
南宁壮族传统节气
壮乡民族的传统节气习俗繁多,均以农历计算,至少每个月都有一个或多个节气,尽显壮乡民族特色及特殊意义。
正月
乃一年之中节气最多、最庞大、节日氛围最浓的月份。春节,即为正月初一至十五。初一零时,家家户户准时燃放鞭炮礼花,其意义就是辞旧迎新,寄望来年是个热热闹闹的丰收年。正月初二,各家各户已经出嫁的闺女均于初二当日带上礼物回娘家探望娘家人,并与父母好好的唠上一嗑。初三开始,亲戚们便带上贺岁礼互相走访拜年。每个村、屯、坡,小至每家每户均选有一个传统日称为“开年日”,即各亲切于当日抽空前来主人家贺新年,齐聚餐。热闹非凡。正月十五做“元宵节”,各家各户吃“元宵”、闹花灯。
正月也是壮乡节目最多的月份。“挑新水”,农家妇人们于初一拂晓之前,就已纷纷到小溪去喂全家挑新水。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再用“新水”为家里人煮新年茶。而壮乡姑娘在喝新水之前要先喝“伶俐水”,“伶俐水”即为村中公认的伶俐婆捧给的清水。传统的说法就是喝了伶俐水在来年会变得更伶俐聪明。待嫁的姑娘,则趁此机会卜求在新的一年里能找到意中人。桂西一带的壮乡节目“舞鸡”、“舞春牛”,更是精彩纷呈、别具特色,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二月
“春社节”即二月初二当天,壮乡农民们杀鸡宰鸭过节祭奉,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村平安。
三月
壮乡的“清明节”,即三月三也是壮家民族的“歌圩”。当日,家家户户均做有五色糯米饭,备上祭品上山扫墓,祭祀先人。三月三的“歌圩”对于壮家人民来说尤为重要。壮家老少,均能以歌会友、传情、交流。自古以来就有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择婿等风俗,又为了纪念“刘三姐”,所以衍生了壮乡“歌圩”。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圩”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开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级,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节日期间,不但有抢花炮、耍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四月
“糍粑节”旧时壮乡有句民谚:“四月八,吃腊萨(拉之意)”。四月初八前夕,家家户户都已选用上好的糯米进行浸泡。到了第二天早晨便可拿去磨成水沫状,装进用上好的纱布做成的布袋悬挂起来,等待大部分水分已经滴走,成了糯米粉团。这时,就可以把它分成很多小糯米粉团,戳成圆形状,开一个口,放入各色的馅,封口戳圆。壮家“糍粑”就做成了。其实就是大几号的汤圆,但是馅儿不同,吃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是白菜猪肉馅儿、韭菜猪肉馅儿、大蒜猪头馅儿、板栗猪头馅儿等等,选猪肉主要是因为猪肉较油质,做馅儿吃起来比牛肉爽口。糍粑的吃法可以有很多种,蒸、油炸、水煮等等都行。四月初八同时也是壮乡的“牛魂节”。
五月
“端午节”,也是极为隆重的节气。人们用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叫凉粽。“龙舟赛”,才是每年端午节的重点。分男女组对阵,于邕江或者南湖举行,胜者可以把烤猪抗走。壮乡的地区内,条件允许的话也是有很多民间自发组织的“龙舟赛”。
六月
“吃新”,即六月初六,各家各户均用新收成回来的农家米煮饭或做各式各样的壮乡特色小吃。也有的地方叫“六月六,晒红绿”晒衣节的。
七月
“鬼节”,即七月十四中元节,据说每年的七月十四,冥界大门便敞开。魂灵们得到一天的释放,所以壮乡人们杀鸡宰鸭过节,请来先人,祭拜过后便烧些用纸制成的冥间用品以祭送祖先。
八月
“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乃团聚付佳节,家家户户都买了水果、月饼,于明月下团聚,品茗水果茶点,共同观灯赏月谈心。
九月
九月初九“重阳节”,壮乡有重阳登高的习俗。《邕宁县志.风俗》载:“重阳节,佩茱萸,饮萄酒,登高放纸,以祛灾”。
十月
十月初十“寒衣节”,农历十月已入深秋,意寒冷将至,壮乡有些地方杀鸡鸭,备酒肉,制作冥衣,于祖先前祭祀焚化,叫“送寒衣”。以表达后辈对祖先的怀念于关怀。
十一月
“冬至”,这是南宁普遍过的节日,有“冬大过年”之说。各家包肉粽,备酒菜,举家欢饮。
十二月
十二月二十三“王节”,乡村各家或修建新,或打扫一年迹的灰尘,并备酒肉,祭送“五爷”。十二月三十日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包粽子,做粉利,蒸年粽,贴门神、对联。尽情畅饮,通霄达旦,故称“守岁”。
壮乡节气虽然繁多,但也体现出了壮家人们的喜怒哀乐、美好愿望的寄托、对祖先的怀念及行成了民间不可多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