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儿 歌词
刘巧儿经典唱段是刘巧儿小桥送线,唱词如下: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
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呀
他的名字叫赵振华
都选他做模范人人的把他夸呀
自那天看见他我心里就放不下呀
因此上我偷偷地就爱上他呀
但愿那个年轻的人呐他也把我爱呀
过了门他劳动我生产又织布纺棉花
我们学文化他帮助我我帮助他
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呀
来在了桥下边我用目观看呀
河边的绿草儿配着大红花呀
河里的青蛙它呱呱地叫哇
树上的鸟儿它就唧唧喳喳呀
我挎着小筐儿忙把桥上呀
合作社里交线再领棉花呀
刘巧儿剧情简介
农民刘彦贵的女儿刘巧儿由父母包办,自幼许配给赵家庄的柱儿,但从未见过面。在一次劳模会上,她爱上了勤劳俊秀的小伙子赵振华。地主王寿昌垂涎巧儿貌美,厚金许给刘媒婆,叫她从中撮合。
刘彦贵贪图钱财,便答应把女儿嫁给王寿昌,并骗女儿说赵柱儿是个二流子,提出解除女儿与他的婚约。一日,刘巧儿去合作社送线,被王寿昌纠缠,并告诉她马上就要迎亲,刘巧儿知道他爹已收了彩礼,非常气愤。
后经李大婶点明,巧儿得知赵振华就是赵柱儿。二人解除误会,定下了终身。刘彦贵见女儿誓死不嫁王寿昌,便将巧儿反锁在家。柱儿爹带人救出巧儿,在马专员的帮助下,巧儿与赵柱儿终于如愿以偿走到了一起。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我和柱儿不认识我怎能嫁他呀。我的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呀,他的名字叫赵振华,都选他做模范,人人都把他夸呀。从那天看见他我心里头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爱上他呀。但愿这个年轻的人哪他也把我爱呀,过了门,他劳动,我生产,又织布,纺棉花,我们学文化,他帮助我,我帮助他,争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呀。来在了桥下边我用目观看哪,河边的绿草配着大红花呀。河里的青蛙它呱呱呱地叫哇,树上的鸟儿它是唧唧喳喳呀。我挎着小筐儿忙把桥上啊,合作社交线再领棉花。这段曾经风靡全国的唱腔采用的是“喇叭牌子”。传统中这个曲牌用唢呐伴奏,唱词虚词衬字多,曲调简单粗糙。初排《刘巧儿》时这段唱曾遭到非议(夏淳执导),徐文华在几种板式都不理想的情况下,提议用这个曲牌,节奏跳跃灵活,但由于旧评剧中此调比较庸俗,所以要推陈出新。经改革后的这段“小桥送线”,其前半段,伴奏乐器中去掉唢呐,改为弦乐,细腻传情;过门也变化得长短灵活;演唱时也去掉不必要的衬字;后半部有数板,半说半唱,用高低木鱼和三弦衬托;最后几句对桥下景色的描绘与人物此时的心境融合起来,传神传情。(慢三眼)巧儿我采桑叶来养蚕,蚕做茧儿把自己缠。恨我爹他不该把婚姻包办,怨只怨断案不公拆散了姻缘。那一日裁判员错断了案,为什么还不见政府来传。愁得我饭到口难往下咽,急得我睡梦里心神不安。众乡亲全怕我们夫妻离散,意见书十几张送给专员,但愿得马专员按公而断。“采桑”一段以慢板为基本结构。第一句是典型的传统调式,流畅自然。“恨我爹……”一句,“3”音的出现使曲调发生变化,尾句一字一音,“办”字用下滑音,显得深刻又有力度。“拆散了姻缘”打破原结构,改变强弱拍的关系,休止符不在板上而在中眼,使“拆”字碰板起唱,加强语气。“愁的我”速度减慢,曲调简化,弱拍起唱,一字一拍;“急得我”急起中眼次强拍,速度稍快。以上两句还有一种明显的对比效果。“那一日”第一、二分句采用较平的旋律,多长音,到第三分句成为华彩乐句,连续出现清晰短促的顿音,类似歌剧中的花腔女高音,这就是别具一格的“疙瘩腔”。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马专员,为什么他不信我的肺腑之言。莫不是退了婚难以美满?莫不是打了人再不能够团圆?莫不是意见书他还未见?莫不是怕对不起糊涂的裁判员?莫不是我的爹他暗地里捣乱?莫不是怕邻居们说些个闲言?左也思右也想难遂心愿,我只得耐着性儿等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