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沙家浜 歌词
歌曲《沙家浜》,作曲:汪曾祺,作词:杨毓珉,类型:京剧戏曲艺术片,语言:普通话。
歌词: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秀江南鱼米乡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岂容日寇呈凶狂
战斗负伤离战场,养伤来在沙家浜
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也不知转移在何方
军民们日夜反扫荡,何日里奋臂挥刀斩豺狼
伤员们日夜盼望身健壮,为的是早早回前方
扩展资料:
《沙家浜》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名伤员,来到沙家浜养伤,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找到这批伤员,日伪军对沙家浜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为避开敌人锋芒,党组织安排伤员转移到阳澄湖的芦苇荡,敌人的扫荡一无所获。日寇并不甘心,命忠义救国军进驻沙家浜,设法找到这批伤员。
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向阿庆嫂打探伤员下落,阿庆嫂与敌人巧妙周旋,并引诱敌人开枪,利用枪声通知了芦苇荡的伤员,使伤员提高警惕。沙家浜被敌人长期占据,阿庆嫂按县委批示派沙四龙把伤员转移到红石村。敌人找不到伤员,抓来群众拷问,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杀了一些群众。
几个月后,伤员痊愈,沙四龙也参加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率领新四军战士,组成突击排,连夜奔袭,杀回沙家浜,此时正值胡传魁举办婚礼,新四军突然杀入,将敌人一举全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家浜
《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
完整歌词:
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不由人一阵阵坐立不安。
亲人们粮缺药尽消息又断,芦荡内怎禁得浪激水淹
他们是革命的宝贵财产,十八个人和我们骨肉相连。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程书记临行时托咐再三。
我岂能遇危难一筹莫展,辜负了党对我培育多年。
昨夜里赵镇长与四龙去送炒面,为什么到如今不见回还
我本当去把亲人来见,怎奈是,难脱身,有鹰犬,那刁德一他派了岗哨又扣船。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事到此间好为难。
毛主席有您的教导,有群众的智慧,我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
扩展资料
《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
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
1963年,北京京剧团在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京剧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