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正戏了的歌词
《小拜年》二人转歌词如下: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初一头一天呀啊。
家家户户团圆会呀啊,少的给老的拜年呀啊。
也不论那男和女呀,诶呦呦呦呦呦诶呦呦。
都把那新衣服穿啊,诶呦呦呦呦。
都把那个新衣服穿呐啊诶呀啊。
打春到初八呀啊,新媳妇住妈家呀啊。
带领我的那个他呀啊,果子拿两匣呀啊。
丈母娘啊一见面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呦呦呦呦。
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呀啊。
姑爷子到咱地家呀啊,咱给他作点儿啥呀啊。
粉条炖猪肉啊,杀了那大芦花呀啊。
小鸡儿呀啊炖蘑菇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呦呦呦呦。
我姑爷子爱吃它呀啊诶呀啊。
我姑爷长地俊呀啊,我女儿赛天仙呀啊。
小俩口多么般配呀啊,恩爱过百年呐啊。
等到过了正月二十五啊,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赶车把家还呐,啊诶呦呦呦呦。
赶车把家还呐啊诶呀啊。
《小拜年》是二人转小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曲目,它源于东北民歌,经二人转演员传唱得名,小帽即是二人转唱正戏前加演的民间小调,演唱时边舞边唱,载歌载舞,即使是名角,大腕,在上台演唱正戏之前都会加长一段小帽。
二人转的艺术价值:
二人转这一来自民间、内容幽默的文化艺术,是东北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三百年的风雨历程让它走的更加坚定,更加自信。二人转由于包容性强,占尽东北地区的语言优势,加上其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深受全国各地观众和海外华人的喜爱。
在东北,二人转遍布黑土地的每个角落,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到其它中小城市,直至广大的村镇,都是二人转在主导着当地的演艺文化。与此同时,二人转时常登陆央视和全国各地电视频道,并向国内各地乃至海外华人聚集地扩展,二人转演出团队畅行大江南北。
唱词
正月也是里(儿),正月初三四(儿)
社里头放年假。我们两个去串门(儿)
转回身来。叫了一声他(呀)
你过来,有点事(儿),
看看外面有没有风丝(儿)
咱们两个人抱着孩子(儿),去串门(儿)。
当天去(哪个)当天回(儿)(呀)
看一看我爹我妈你的(那个)老丈人(儿)(呀~~~哎~~呀~~哎~~呀)
小伙(我)心中想(啊)
拿点啥东西(儿)(呀)
曹子糕上八件(儿)
一样拿一斤(儿)
转回身来,打开箱子柜(儿)(呀)
拿出来(呀)新上衣(儿)
裤子本是呢伦的(儿)(呀)
也没粘泥也没挂灰(儿)
劳模会上(我)穿一回(儿)
娶我那年你新买的(儿)(呀)
现如今你穿上试试还是正合身(儿)(呀~~~哎~~呀~~哎~~呀)
二人收拾好(哇)出门奔正西(儿)(呀)
路过了西下洼,来到(了)杨树林(儿)
西下洼也不洼。变成溜平地(儿)
杨树林,蒙上泥(儿)
地里跑开拖拉机(儿)
想起来(呀)笑死个人(儿)咱们两个在这谈过心(儿)
一晃都过去了
孩子抱出门(儿)(呀~~~哎~~呀~~哎~~呀)
说笑来的快(呀)
来到丈人(儿)门(儿)(呀)
七大姑八大姨(儿)
迎出了人一群(儿)
丈母娘接过外孙亲了一个嘴(儿)(呀)
看一看我的小外孙(儿)
肥头大耳有精神(儿)
高鼻梁(儿)双眼皮(儿)
不象他舅象他姨(儿)
这孩子活蹦乱跳好象个虎羔子(儿)(呀~~~哎~~呀~~哎~~呀)
二人吃完饭(哪)太阳偏拉西(儿)
小两口收拾收拾要回家门(儿)
丈母娘留(哇)留也留不住(哇)
我们回去(儿)要开会(儿)
研究生产大问题(儿)
选种子(儿)买化肥(儿)
在买一台拖拉机(儿)等社里在放假
我们两个在串门(儿),
对,
我们两个在串门(儿)(呀~~~哎~~~~恩哎哎嗨哎海~~~~~~呀~~~~~~)
扩展资料一、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东北二人转小帽
即二人转唱正戏前加演的民间小调。小帽,唱腔源于东北民间小调,特点是边舞边唱、载歌载舞。即使是名角、大蔓,上台通常也不马上演正戏,而是先唱一段“小帽儿”,既溜溜嗓子、热热身,为正式演出制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