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咆哮》歌词

时间:2024-12-26 13:58:09 来源: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作者:管理员

歌曲:《黄河大合唱》

制作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1939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社会影响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黄河在咆哮“是《黄河大合唱》里《保卫黄河》的一句歌词。

《保卫黄河》

制作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发行时间:1938年

歌曲题材:抗日合唱作品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扩展资料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大合唱


热门排行: 好一点的原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