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沔水

沔水

即今汉水。《尚书·禹贡》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汉书·地理志》 武都郡武都县:“东汉水受氐道水, 一名沔。”即以西源为正源。《说文》:“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则以北源为正源。《水经》与《说文》同。又沔水入江后,今湖北武汉市以下的长江,古代亦通称沔水,以至《水经》叙沔水下游直至入海。


(1)古水名。即今汉水。《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尚书·禹贡》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省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西源出自今陕西省宁强县北曰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又沔水入长江后,今湖北省武汉市以下长江,古代亦通称为沔水。(2)今水名。洣水支流。在湖南省东南部。因水流常满,故名。源于炎陵县东部万泽山南麓石凹坳,西北流至茶陵县境,于中洲注入洣水。茶陵县段又称洮水。长约100千米,流域面积775平方千米。富水力资源,建有水电站。沔渡下可通机船,常年流放竹木。


猜你喜欢

  • 长沙鵩

    代称遭贬的官员。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鹤病翅垂羽,兽穷爪牙缩……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参见:○吊屈平 【检索长沙鵩 ==>】 古籍全文检索:长沙鵩     全站站内检索:长沙鵩

  • 越嶲水

    指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后汉书西南夷传》: “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嶲水伐之,以为越嶲郡。” 《水经若水注》: “越嶲水即绳、若矣,似随水地而更名矣。” 此后有越水、嶲水。《旧唐书 地理志》: 越嶲县 “有越水、嶲

  • 十九日(5月7日),李伯元于上海创办《世界繁华报》,《游戏报》交他人接办。

    《繁华报》分类设栏,有引子、本报论说、时事嬉谈、评林、讽林、艺文野史、官箴、北里志、鼓吹录、谭丛、小说论著、花国要闻、梨园要闻、艺苑杂志、翻译新闻等,既“记注倡优起居”,亦讥弹时事,体裁有散文、诗词、寓言、小品、书信等,光绪二十九年停刊。

  • 长乐桥

    又名长乐渡。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南镇淮桥东。宋《景定建康志》卷16:长乐桥“唐秦淮上有长乐桥,又曰长乐渡,在江宁县东南六里。今桐林湾是其地,隶长乐坊”。

  • 熊率

    读音:xióng lǜ【源】 系自芈姓。楚大夫熊率且比之后(6,7,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芈姓。《左传》卫(按: 原文如此。‘卫’当为‘楚’之误)大夫熊率且比之后。”以名氏为氏,系出芈姓。

  • 争地界辽国遣使臣,为国家沈括绘地图。

    《续资治通鉴》卷七一:“庚子。辽复遣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命韩缜与禧议之,争辩或至夜分。禧执分水岭之说不变,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不得已,遣知制诰沈括报聘。括至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分界。今所争乃黄嵬山,相远三十余里。表论之,

  • 未饮黄龙

    源见“痛饮黄龙”。谓灭敌壮志未酬。清赵翼《岳祠铜爵》诗:“壮怀未饮黄龙酒,故物如传白兽樽。”

  • 颍谷

    《左传.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颍谷,借指颍考叔。后用为纯孝者的典故。宋 杨万里《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

  • 处子

    战国时赵国人。辩士。著《处子》。

  • 师说

    篇名。唐韩愈著。提出师之职责乃传道、受业、解惑,认为人非生而知之,有惑则应求师以解,提倡从师不分先后长幼,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载《韩昌黎集》。 【检索师说 ==>】 古籍全文检索:师说     全站站内检索: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