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在今山东郯城县北。战国初灭于越。《左传》: 宣公四年 (前605),“公及齐侯平莒及郯”。又,昭公十七年 (前525),“郯子来朝”。皆此。

②一作虚。在今河南封丘县北。《公羊传》: 桓公十二年 (前700),“公会宋公于郯”。即此。


(1)古国名。相传为少昊后裔所建。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北。《春秋》昭公四年(前538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即此。战国初灭于越。(2)古邑名。(1)又作虚。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北。《公羊传》桓公十二年(前700年):“公会宋公于郯。”即此。(2)即“拔”。


猜你喜欢

  • 柏林村

    即今山西闻喜县西南柏林乡。1943—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置稷麓县治此。

  • 膝非佞人枕

    《三国志.魏书.苏则传》:“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寮。昭尝枕则膝卧,则推之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苏则为人正直,因不满董昭的为人,故骂其为佞人。说“膝非佞人枕”,是表示不与其同流之意。后因用为忠直嫉恶之典。《幼学琼林》卷二“身体”:“苏生正直,膝岂容佞士作枕头;林蕴精忠,项不使顽奴为砥石。”

  • 曳娄

    《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娄亦曳也。”孔颖达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娄与曳连,则同为一事。”后因以“曳娄”指穿戴。宋苏轼《谢除兵部尚书赐对衣金带马状》:“蒙恩赐臣衣一对,金带一条,并鱼袋,金镀银鞍辔马一匹者,盛服在躬,无复曳娄之叹!”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词语曳娄】   汉语

  • 记海错

    书名。一名《海错》。清郝懿行撰。一卷。撰于嘉庆十二年(1807),定稿于嘉庆十九年。光绪年间,方由其孙收载于《郝氏遗书》。四十一条目,记述山东半岛沿海海洋生物八十种。计藻类八种、动物七十三种(含水母、贝类、虾、蟹等无脊椎动物二十八种,鱼类四十四种,哺乳动物一种)

  • 界头练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北九十六里界头乡。清时永昌府经历驻此。

  • 申伯

    西周人。申国国君。宣王母舅。为周卿士,佐宣王中兴有功,赐谢邑,筑城定居,以卫南土。

  • 赞不绝口

    不住口地称赞。《警世通言》卷二七:“洞宾不假思索,信笔赋诗四首……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野叟曝言》八五回:“长庆怀恩听到王允、蔡邕、唐宋两太宗及陈寿《三国志》,俱赞不绝口。”亦作“赞口不绝”。《三侠五义》六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 二柱钱

    南朝梁铜钱。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铸,钱面穿孔上下各有一星点。与鹅眼钱并行流通,因二柱重而鹅眼轻,民多销熔,实际流通者多鹅眼钱。 【检索二柱钱 ==>】 古籍全文检索:二柱钱     全站站内检索:二柱钱

  • 积石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积石军置,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黄河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尖扎、贵德、同仁,甘肃临夏、夏河等市县地。西夏迁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积石镇)。《元史· 太祖纪》: “二十二年伐西夏,留兵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 即此。明初废。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积石军置,治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属熙秦路(后改临洮路)。辖境相当今青海

  • 得新忘旧

    连动 得到新的,忘掉旧的。多指爱情不一。明胡文焕《前腔八首》之四:“~,到前丢后,妄想处一味骄矜,满意时十分驰骤。”△用于人的品德。→喜新厌旧。也作“得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