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周敦颐(1017—1073)卒。

周敦颐(1017—1073)卒。

《续资治通鉴》卷六九:“是月,知南康军周敦颐卒。敦颐初因舅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调南安司理,有囚法不当死,运使王逵,欲深治之,敦颐力与辨,逵不听,敦颐委手板,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释。调桂阳令,改知南昌。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且以污秽善政为耻。累迁至广东转运判官。病作,遂求知南康以归。至是卒。敦颐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黄庭坚称其胸怀洒落,如风光霁月。为南安司理时,通判程珦,以其学为知道,使二子颢、颐往与之游。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颢尝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学者称为濂溪先生。”[思齐按:周敦颐后于南宋嘉定中谥元公。]

猜你喜欢

  • 元好问十六岁,作《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

    词序云:“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评者以为此词“妙在模写情态,立意高远”,“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张炎《词源》卷下“杂论”)。

  • 阳陵县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以弋阳乡置,为西汉七个皇帝陵县之一。治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初属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东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废。 【检索阳陵县 ==>】 古籍全文检索:阳陵县     全站站内检索:阳陵县

  • 聪明伶俐

    聪慧灵活。《水浒传》第二四回:“你既是聪明伶俐,却不道‘长嫂为母’?”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说这孩子年纪不大,倒也长得聪明伶俐,讲话逗人喜欢。” 并列 形容人活泼、灵敏、乖巧。《水浒传》49回:“原来这乐和是一个~的人。”卢秀灿《桃花梦》:“‘我知道

  • 昼上人集

    皎然撰。该书十卷。唐湖州刺史于頔奉集贤殿御书院之命编定,计诗文546首,其中诗八卷,文二卷。其诗疏淡清雅。该书常见版本为《四部丛刊》据傅氏双鉴楼藏影宋抄本影印。书衣题名《皎然集》,书面题名《吴兴昼上人集》。《四库全书》据内府藏本著录,书名《杼山集》,亦十卷。尚有明、清刻本、抄本多种。

  • 北石桥泉

    在今山东滕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2滕县:北石桥泉“旁有三里桥、大乌等泉,俱注于北沙河”。

  • 永镇桥关

    明洪武十二年(1379)置,后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一百七十里太平乡北永镇村。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后因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晋书.戴洋传》:“心房,宋分。顺之

  • 杨载登进士第,授承务郎、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

    黄溍《杨仲弘墓志铭》:“于是仁宗在御,方以科目取天下士。仲弘首应诏,登延祐二年进士乙科,用有官恩例视第一人,授承务郎、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文献集》卷八上)

  • 鸿沟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县北、开封市东南,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

  • 三尖山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三尖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三峰并峙”。②即今福建漳平市南三尖山。明嘉靖《漳平县志》卷2:三尖山“在县南三十里,崇峰耸峙,林木青翠”。③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宋史·赵方传》: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人复大举犯枣阳,“西师由光化境出,砦于三尖山,拔顺阳县,金人率众仰攻,大败”。④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19耿马安抚司:三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