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诗言“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诗言“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归”字之义有两说:其一,朱熹《集传》云:“齐人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是以归为归齐,则此诗作于庄公时”;其二,“归”为女子出嫁,如《桃夭》“之子于归”。陈灸《传疏》云:“桓三年《春秋》书‘齐侯送姜氏于讙’,齐侯,僖公也。桓以弑兄篡国,求昏于齐,文姜又为僖公宠女,亲送之讙,嫁从之盛,骄伉难制。鲁为齐弱,由来者渐。至桓十八年,文姜如齐,与襄公通,桓即毙于彭生之手。《序》云‘不能防闲使至淫乱’,则诗作于十八年之后,而追刺其嫁时之盛,以为淫乱之由,实始于微弱。”陈启源《稽古编》亦云:“《敝笱》《序》以为恶鲁桓微弱,是也。《朱传》以为刺庄公,失之矣。案女子之归有三,于归也,归宁也,大归也。舍是无言归者。文姜如齐始于桓末年耳,时僖公已卒不得言归宁,又非见出不得云大归,则诗言齐子归止定指于归无疑……笱之敝也,不敝于彭生乘公之日,而敝于公子翚逆女之年,诗人推见祸本,故不于如齐刺之,而以归鲁刺之。”如以归为嫁,则诗为追述鲁桓致祸之根本,刺桓公也。今人陈子展(陈说“大概是诗人看到了鲁桓公的不幸的结局才作出此诗的罢”)、程俊英、蒋见元亦持此说。

猜你喜欢

  • 灌口二郎

    《史记.河渠书》及《汉书.沟洫志》均载:战国 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凿离堆,避沫水害,分岷江为内外二支,筑都江堰,大兴水利。又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载:传说李冰与次子在灌口(今四川 灌县)凿离堆时,有龙为孽,为害百姓,李冰父子将孽龙逮住锁牢,有功于蜀人,蜀人德

  • 公子无诡

    【生卒】:?—前642 【介绍】: 春秋时齐桓公子,或称无亏。桓公卒,诸公子争立。易牙、竖刁拥立无诡。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伐齐。齐人恐,杀无诡。 【公子无诡作品 ==>】 

  • 左参赞

    见“驻藏大臣左参赞”。

  • 杜诗义法

    清乔亿撰。分上下两卷。上卷选五言古诗120多首,下卷选七言歌行50多首,多系名篇。不选近体。其次第,分体后大致以编年为序。该书体例,不录原诗,诗题之后即作简略论析评解,如对某句有所论述,则标出诗句,多系泛泛而论,然亦时有己见。亦间有数首一并评述者。是书有清乾隆间刻本,有抄本,传世甚少。

  • 补残守缺

    犹抱残守缺。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下》:“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从善服义之公心。” 见“抱残守缺”。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从善服义之公心。”

  • 臾骈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大夫。晋杀续简伯,贾季逃奔狄地,宣子使臾骈送其妻儿至狄。贾季曾侮辱臾骈,骈手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骈不可,以为有怨于彼,不可仇彼之后嗣。遂亲送其妻儿至狄。 【臾骈作品 ==>】 

  •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介绍】:李白《梁甫吟》诗句。二句谓大人物行动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愚人所能预料。虎变,虎毛变新,喻突然的变化。《易·革卦》:“大人虎变。”

  • 书同文,车同轨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书同文,指文字体势相同;车同轨,指车轨宽度一样。后以“书同文,车同轨”形容天下统一。晋干宝《晋纪总论》:“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并列 文字相同,车轨一样。形容天下统一。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晋·干宝《晋纪总论》:“太康之中

  • 吴泰来(1722—1788)生。

    泰来字企晋,号竹屿,长洲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用内阁中书。乞病归,筑遂初园于木渎。藏书多宋、元善本。毕沅延主关中及大梁书院,与洪亮吉辈往还唱和。著有《昙香阁琴趣》等。事迹见《清史列传》曹仁虎传附、《清史稿》曹仁虎传附。

  • 流星赶月

    比喻彼此追逐,行动迅速。明.郎瑛《七修类稿.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捞月,喻世之无赖者也。”《野叟曝言》四四回:“放开马蹄,如流星赶月一般,一口气就跑有三十余里。”《说岳全传》五二回:“岳云使个‘流星赶月’的解数,回马一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