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豫宣化录
书名。清田文镜撰。四卷。雍正五年(1727)成书。作者历任河南布政使、巡抚、总督,把治豫的奏疏、给属员的文稿、向治下公布的文告等汇成此书。记载当时河南政治、经济实施和民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雍正朝的政治情况。有雍正河南抚院刊本。
【检索抚豫宣化录 ==>】 古籍全文检索:抚豫宣化录 全站站内检索:抚豫宣化录
书名。清田文镜撰。四卷。雍正五年(1727)成书。作者历任河南布政使、巡抚、总督,把治豫的奏疏、给属员的文稿、向治下公布的文告等汇成此书。记载当时河南政治、经济实施和民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雍正朝的政治情况。有雍正河南抚院刊本。
本意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古代一首民歌在称颂卫武公的功业时说,看那淇水弯又弯,绿竹随风舞姗姗,我心中的那个伟人啊!既象骨角切磋的那样光又亮,又象玉石琢磨的十分美观。既大方,又庄严;既显赫,又排场。那个名垂千古的伟人啊!我们永远把您怀念。【出典】:《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例句】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汉.毛氏传:“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跋胡,意为踏着领下的垂肉。《狼跋》以狼起兴,说狼进则踏胡,退则踩尾。故狼在奔跑时,为避此不便,进则扬头,退则举尾,不能平行。后因用跋胡比喻进退两难。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诗:“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词语跋胡】 汉语词典: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楚威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愿以国内之事委托贤人而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藏于笥而覆以巾)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泥涂)
《左传襄公十一年》魏绛谏晋悼公引《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杜预《注》云:“此逸《书》。”梁履绳《左通补释》谓“盖括《周书》之义”。所云“《周书》”即《程典》。《程典》云:“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不备,
比喻不畏艰险,气概宏伟,志向远大。宗悫(?-465年),字元幹,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幼时正值太平,时人都以读书为业,而宗悫独爱习武。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宗悫参加攻打林邑(今越南占城)之役。林邑王以大象出战,宋军败退,宗悫便让人制作许多假狮子。大象一见,四散奔逃,终于攻下了林邑。元嘉三十年(453年),宗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帮助孝武帝平定刘劭叛乱,大明三年(459年),又平定叛逆竟
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参见“胁肩谄笑”。 见“胁肩谄笑”。《初刻拍案惊奇》卷13:“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赚他上手。”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东梁州置,治所在西城县 (北周改吉安县,即今陕西安康市)。隋大业三年 (583) 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西城郡为金州,仍治西城县 (今安康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天宝元年 (742)改为安康郡,至德二年 (757) 又改汉南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金州。元省西城县入州。明万历十一年 (1583) 改名兴安州。②金贞祐四年
读音:yáo帝尧之后,以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尧氏,帝尧之后,支孙以为氏。望出河间、上党。(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尧暄,长子人,北部尚书。尧君素,汤阴人,河东通守。尧允恭,海陵人,诗人。
在四川省南部县西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神坝,人口1300。因有清同治时建神坝砖塔得名。1950年设神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光中乡并入。1994年光中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有农机、榨油等厂及小水电站。通公路。
春秋周邑。后属郑。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周王 “与郑人苏忿生之田” 有 “隤”。杜注: “在修武县北。”古邑名。春秋周邑,后属郑。在今河南省获嘉县西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周桓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樊、郕、茅、向、盟、州、陉、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