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陌
即陕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续汉书·郡国志》:弘农郡陕县有“陕陌”。刘昭注:“《博物记》:‘二伯所分’。”参见“陕原”。
【检索陕陌 ==>】 古籍全文检索:陕陌 全站站内检索:陕陌
即陕原。在今河南陕县西南。《续汉书·郡国志》:弘农郡陕县有“陕陌”。刘昭注:“《博物记》:‘二伯所分’。”参见“陕原”。
①即今河南获嘉县西南中和镇。民国《获嘉县志》卷2:“中和镇,距城二十一里。” ②即今湖北红安县南中和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东南部、大兴安岭东麓。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和村,人口2170。1931年形成聚落,名孙成美沟,
郡分职诸曹之一。西汉太常、司农、少府、水衡都尉等所属均有都水一官,东汉改属郡国,有都水掾或水曹掾、史,职主兴修水利。《隶释》一五《绵竹江堰碑》记广汉有都水掾及水曹掾、史各一人。可见当时水曹与都水是同时并置的。又《后汉书·百官志》引《汉官》,河南尹所属员吏有监津渠漕水掾二十五人,亦为水利而设。晋亦置水曹及都水,《集古录跋尾》引《司马整碑阴》有水曹掾,《金石录》二○《彭祈碑阴》有蜀渠平水、东都水。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三:“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参见“八面威风”。 述补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郭沫若《洪波曲》7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
见“宣镇侍卫府”。
奉兹字时若,号东浦,德化人。乾隆十二年解元。二十五年成进士,授四川知县。历官蓬山、阆中知县、茂州知府、四川、河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著有《敦拙堂集》十三卷。事迹见姚鼐《江苏布政使德化陈公墓志铭》(《惜抱轩文集》卷一三)、《清史列传》本传。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漢 (14)劉協 許 獻 6 5建安14午 南匈奴 (21)呼厨皋單于 平陽 14年 高句麗 ⑩延憂 丸都城 13年 是年遷都 月曆表(建寅) 4922—355—1797802 月
唐 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本指前后倒仆,难以前进。后以“前仆后继”谓前面倒下了,后面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地英勇斗争。清 秋瑾《吊吴烈士樾》诗:“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并列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张贤亮《小说中国》
① 官署名。汉朝丞相、三公府僚属诸曹之一,掌署用府吏事,以掾主其事。三国、晋公府、丞相府、将军府沿置,其中晋司徒府增设左西曹之后,改为右西曹。北齐、隋郡县亦置。东晋以前设掾、属,以后设参军、掾、佐等。② 西曹书佐或西曹掾属省称。1、官署名,也是官名,汉置,为三公府僚属诸曹之一,掌府史署用。《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
荏苒:逐渐过去。指时光逐渐流逝。《红楼梦》二二回:“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清浙江仁和人,字次山,号铁园。诸生。嘉庆间,署富顺县丞,累官四川汉州知州。与何绍基为莫逆交。善画山水,戴熙称其树法之妙,不让元人。有《铁园集》、《前后蜀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