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陇干县

陇干县

北宋元祐八年(1093)以外底堡置。治今宁夏静宁县。属德顺军。金为德顺州治。治今宁夏隆德县境。元初废。


【检索陇干县 ==>】 古籍全文检索:陇干县     全站站内检索:陇干县

猜你喜欢

  • 拐子铳

    管形火器。用熟铁团造。长一尺二寸,径二寸二分。后筒三寸安木拐把。筒管面上凿一隙。从前进小炮三个,各长三寸、径一寸七分,上连拐钉入隙,使小炮药线不滚。小炮装药八分,入铅子二个,每个重二钱。多备之。用时以火绳依次点放。用于明代。 【检索拐子铳 ==>】 古籍全文检

  • 凉山等处土百户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峨边、马边之小凉山一带。《清一统志 · 叙州府二》: 凉山等处土百户“皆在屏山县西界凉山之地,曰挖黑、曰腻乃窠、曰旁阿孤、曰明州乐、曰油石洞、曰大羊肠噜喀、曰田坝、曰麻柳坝、曰阿昭、曰撕栗坪,各辖所部蛮民”。

  • 靖狐堡

    一作靖胡堡。明置,属永宁县。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7永宁县: 靖狐堡,“(明) 嘉靖三十五年新筑此堡,周二里有奇,北面阻山,东、西、南三面临河,称为险要。…… 《边防考》: 宣府东路参将驻永宁县,分边自四海冶至靖狐堡长百八十里,兼辖怀来卫、保安州一带城堡,凡十有七”。清初设守备,雍正十年 (1732) 改设都司,乾隆四年 (1739) 改设千总。

  • 读音:Hóu侯姓是个多源的姓氏,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爵位为姓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晋侯缗为晋武公所灭,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姓氏。二是以封地为姓,出自姒姓。夏后氏的后裔受封于侯国,子孙即以侯为姓氏。三是为春秋时郑国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四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姓。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繁衍。秦汉

  • 大漴陂

    又名大漴、大崇陂。在今安徽利辛县西。《水经淮水注》:“(夏肥水)又东为高陂,又东为大漴陂。”即此。

  • 宋朝欲引诱天祚南来。

    《续资治通鉴》卷九五:“辽主之在夹山也,帝欲诱致之。始遣一番僧赍御笔绢书通意,及辽主许允,遂易书为诏,许待以皇弟之礼,位燕、越二王上,筑第千间,女乐三百人。辽主大喜。 [童]贯是行出太原,名为代[谭]稹交割山后地土,实以密约辽主来降,自往迎之也。辽主欲来奔,虑

  • 宁可玉碎,何能瓦全

    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资治通鉴·陈纪·武帝永定三年》:“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 丈夫~?”

  • 陆柬之

    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虞世南甥。世为著姓。尝官著作郎、太子司议郎。临学舅父及王羲之父子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齐肩。人称其隶、行书入妙品,草书入能品。遗迹有《陆机文赋》帖。《五言兰亭诗》刻本,笔意近于《兰亭序》。 【检索陆柬之 ==>】 古籍全文检索:陆柬之

  • 贴书

    吏职名。宋朝宗正寺、大理寺等机构置,与楷书同掌抄写文字。元朝各级官署沿置,职掌同,为候补吏职。五年无过,可升为吏。吏员名。宋于殿中省尚药局置十人,尚衣局置五人,以守阙贴司充任,掌缮写文书,其地位略低于贴司。宋代在一些寺监中亦置贴书,大理寺、国子监各置六人,宗正寺置二人。

  • 陈许廷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灵茂。万历时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有《春秋左传典略》。 【陈许廷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