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膳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周文王非常孝敬自己的父亲,每当父亲吃完饭以后,总要询问这餐饭吃的东西是什么?是否合胃口?后用为咏孝亲或称美太子之典。
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其二诗:“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周文王非常孝敬自己的父亲,每当父亲吃完饭以后,总要询问这餐饭吃的东西是什么?是否合胃口?后用为咏孝亲或称美太子之典。
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其二诗:“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读音:zhōng shān【源】 中山为春秋时北狄鲜虞国之地,故城在今河北正定西北40里之新市城,以地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中山,鲜虞国,以地为氏”。
亦名涿涂山。即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东南额德伦金山。西汉以后,常为进向漠北要道所经。东汉永平十六年(73)前后,北匈奴皋林温禺犊王驻牧于此。元和二年(85),该王与南单于激战于此。公元五世纪前期,北魏多次越此山至漠北攻击柔然。 【检索涿邪山 ==>】 古籍全文检索:涿邪山
明置,属宁夏后卫。在今宁夏盐池县西。《方舆纪要》卷62:井儿堡“嘉靖初,套寇由此撤墙入犯固原、平凉、泾州诸境,杀伤甚众”。
形容事物繁多,不断出现。《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主义之教育》:“此读支那之历史,凡野蛮破坏之事业,几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季,尤难为怀。’ ” 山阴
【介绍】: 銘文作土,見司土簋(又名康侯簋,集成04059),西周早期前段人,名,擔任地的司土,後以為氏,故又稱伯(見伯鼎),族徽為“()”。
明广东番禺人,字友良。敦行义,嗜文学。宣德正统时与张举、周溥敬、金诚等为文字交,而俊生文最优。大吏知其名而礼敬之。时农民军黄萧养起事攻广州,俊生尝持诏往谕。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阿纽依河。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作 “墪墪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敦敦河 “在宁古塔城东北一千九百五十七里。源出明噶里窝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在甘肃省镇原县东南部。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屯子村,人口1440。唐为西城屯,明称双屯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置屯字镇。因沿塬边沟圈筑镇,形似屯字,故名。1958年建屯字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复置镇。盛产烤烟、黄花菜、苹果、杏等。甘草杏、奶
同“拄笏看山”。清 宋翔凤《沁园春.途次寄孝逸》词之二:“镇吏闲人散,看山拄笏。也同秋士,寂寞江滨。” 【检索看山拄笏 ==>】 古籍全文检索:看山拄笏 全站站内检索:看山拄笏
【生卒】:?—350 【介绍】: 东晋河内温人,字公寿。宗室。成帝咸和中,拜散骑侍郎,累迁黄门侍郎。父为刺史王廙所杀,无忌志欲复仇,欲手刃廙子耆之,付廷尉科罪,帝免之。康帝建元初,迁散骑常侍,转御史中丞,出为辅国将军,寻转南郡、河东二郡太守。穆帝永和二年,随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