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  范文若(1588一1636)卒。

  范文若(1588一1636)卒。

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括注范文若生卒年。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订范文若生卒为“1590一1637”。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一〇:“范文若(?一1643以前),字令香,号吴侬荀鸭。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所作词曲,结构玄畅,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时绝叹。按其所撰《花筵赚》等五种,《新传奇品》作吴石渠撰,误。”共著录范文若所作传奇《千里驹》《花筵赚》《花眉旦》《金明池》《金凤钗》《倩画眉》《斑衣欢》《勘皮靴》《晚香亭》《雌雄旦》《梦花酣》《闹樊楼》《绿衣人》《鸳鸯棒》《生死夫妻》《欢喜冤家》十六种,今传世者《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三种,合称“博山堂三种”。康熙《续修汶上县志》卷四:“范文若,江南上海人。崇祯时为汶上令,风神俊异,才智超群。其治汶也,以礼自持,剪恶安良,吏胥守法。时白莲教贼作乱,陷郓城,过汶上,惮若威名,不敢近。任二年,调系浙江秀水县。”康熙《秀水县志》卷四:“范文若,上海人,进士。天启壬戌任知县。”乾隆《上海县志》卷一〇:“范文若,字更生,初名景文。万历丙午举于乡,与常熟许士柔、孙朝肃、华亭冯明玠、昆山王焕如五人,为拂水山房社,以奇文鸣一时。乙未成进士,除汶上知县,以严察为治,改知秀水,案牍之间不废文翰。再调光化,意不自得,或兼旬不治事,扁舟往来江汉间,以钓简、诗卷自娱。迁南京兵部主事,为考功中伤,左迁,稍移南大理评事,以忧去官,卒年甫四十八。文若美姿容,工谈笑,雅慕晋人风度,好为乐府词章,识者拟之汤临川云。”又同卷著录其《博山堂乐府》。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花筵赚》为逸品:“洗脱之极,意局皆凌虚而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温之痴,谢之颠,此记之空峭,当配之为三。”

猜你喜欢

  • 滔滔不竭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舞》:“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亦作“滔滔不断”、“滔滔不绝”。《儿女英雄传》第二五

  • 清水镇

    ①北宋置,属慎县。在今安徽肥东县北八十里清水桥。《舆地纪胜》 卷45庐州: 清水镇 “在梁县北六十里。自镇至州九十里。开禧用兵濠州,寄治于此,统制周用实兼知州事”。 ②北宋置,属冠氏县。即今山东冠县东北四十里清水镇。唐置清水县于此。 ③在今河南南乐县东。《方舆纪

  • 袁耽俊迈

    《世说新语.任诞》:“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陈郡袁耽,俊迈多能。宣武欲求救于耽,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遂变服怀布帽随温去,与债主戏。耽素有蓻名,债主就局曰:‘汝故当不办作袁彦道邪?’遂共戏。十万

  • 青萝斋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即唐岑参别业。岑参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诗: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 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下。为唐诗人岑参的别业。岑参诗云:“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即此。

  • 吴渔山

    即“吴历”。 【检索吴渔山 ==>】 古籍全文检索:吴渔山     全站站内检索:吴渔山

  • 乐东县

    1936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1987年改设乐东黎族自治县。1988年划归海南省。 旧县名。1936年析昌江、感恩两县各一部置,治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1987年底撤销,改设乐东黎族自治县。原属广东省,1988年划归海南省。

  • 致和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1328年二月至九月,仅8个月。

  • 檀林

    佛家语。寺院的尊称。唐代张说《西域记序》:“业光上首,擢秀檀林。”唐代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诗:“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词语檀林】   汉语词典:檀林

  • 李德明

    981—1032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子,母野利氏。小字阿移。宋景德元年(1004)父死嗣位,称定难军留后。即位之初攻杀潘罗支以报杀父之仇,乘胜取凉州。二年,遣使于辽请封,受封西平王。欲依辽以挟宋,继而同宋朝媾和,宋授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赐以银、绢、钱、茶等物,允其对宋贸易,撤消输入青白盐的禁令。又同宋朝协商归还灵州、遣子弟入质、归还宋俘、解散军队等七事,并签订

  • 王思政

    北朝时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有武略。初为员外散骑侍郎,曾从北魏北海王元颢出讨关陇万俟丑奴,平阳王元修闻其名,引为宾客。元修即帝位时,使总宿卫。曾劝帝西迁以摆脱丞相高欢之控制,帝纳之。西魏大统四年(538),随丞相宇文泰与高欢战于河桥(今河南洛阳北),苦战有功,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