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汉台区

汉台区

在陕西省汉中市中部、汉水上游北岸。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52.5万。市人民政府驻地。辖5街道办事处和8镇。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街。今区域基本为原南郑县境。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于今城区东北筑南郑城,据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战国秦于此置南郑县;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于南郑置汉中郡。楚汉之际,刘邦受封汉王,都南郑。东汉为汉中郡治。西晋太康年间兼为梁州治。南朝宋于南郑侨置秦州及华阳、怀安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改名光义县。隋开皇元年(581年)光义复名南郑县;大业八年(612年)徙南郑县治于今城区。唐代南郑县先为梁州治,后兼为山南道治、山南西道治、兴元府治。北宋南郑还兼为利州路治。元为兴元路治。明为汉中府治。1914年为汉中道治,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分南郑县城区和近郊石马、汉水两乡析置南郑市,次年南郑县迁驻十八里铺(今铺镇),市、县均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改属南郑专区。1953年6月南郑市改由省直辖,同年10月改南郑专区为汉中专区,南郑市为汉中市。1958年汉中市改为地辖市,废南郑县并入。1961年分汉中市汉水以南地于周家坪重置南郑县后成今域。1963年汉中市属省。1964年撤销汉中市,以市域设汉中县,属汉中专区。1969年属汉中地区。1980年撤销汉中县复设汉中市(县级)。1996年汉中地区和县级汉中市撤销,改设地级市,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地处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秦岭山地过渡区。北高南低。汉水汇从北来的支流褒河,沿市境南界东流。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麦、油菜籽、玉米为主。是省粮油基地之一。淡水养鱼业发达。矿产以石英、磷矿、锰矿最丰,并有大理石、沙金等。工业有机械、电力、采矿、皮革、造纸、化工、酿酒、建材、服装、缫丝、食品加工等。化纤布鞋及手工棕、藤、竹编织,刺绣等有名。阳安铁路横穿南境,与宝成、襄渝铁路连接。为宝汉公路终点、汉白公路起点,通过市区公路和汉白公路可与川陕公路、南郑—南江公路相连,并有西安航班。古迹有褒斜石门及其摩崖汉魏十三品、山河堰、古汉台、饮马池、韩信拜将台、净明寺塔、虎头桥、明珠桥等。


猜你喜欢

  • 半面之旧

    《后汉书.应奉传》唐.李贤注引:“谢承书曰:‘……造车匠于内开扇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应奉记忆力很好,有个车匠曾在门中露半面看他,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应奉还认识并与他打招呼。后只取见过面的意思,把只见过面并无深交

  • 大矶山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南有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东晋陶侃尝垂钓于此,又名钓矶山,旧有陶母墓。又小矶山在县西南,二山之间为矶池,舟行多险。

  • 打罕州

    即永宁州。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打罕坡。《方舆纪要》卷121永宁州:“郭子章《黔记》:州初治打罕砦。宣德间改建于关索岭所,俗仍谓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韦阿礼作乱,调广西泗城州土舍岑善忠剿平之,即此。”

  • 开山之祖

    见“开山祖师”。《孽海花》2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

  • 平羌江

    即青衣江。在今四川西部。《元和志》卷32严道县:平羌水“经县东二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平羌江,“《图经》云:平羌水自卢山发源,至严道之多功峡合碉门、荣经三江,抵郡城下,自此而东即与阳山江合流,汇于凌云、九顶之前,故嘉州亦号平羌江。李白有‘峨眉山月半轮

  • 落门水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大南门河。《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有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 一,东北流注于渭水。” 《元和志》 卷39渭州陇西县: “落门水出县东南落门谷。” 《明史地理志》 伏羌县: “西南有永宁河。西有洛门川,俱东北注于渭。”

  • 百里镇

    北宋置,属灵台县。即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 在安徽省太湖县西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叶塝村,人口350。因从太湖县城沿长河而上到此刚好一百里而得名。1961年设百里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耿家、共和二乡并入,2001年改置镇。产稻、小麦、甘

  • 盐务

    见“盐政①”。 【检索盐务 ==>】 古籍全文检索:盐务     全站站内检索:盐务

  • 读音:Chù/Chwu【源】 见《集韵》(86)。

  • 内人

    1、指宫中女御、女侍,也称内御。《周礼·天官·寺人》:“寺人,王之正内五人。”疏:“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2、指宫婢。《后汉书·邓皇后纪》:“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邪!’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3、指教坊女伎。唐朝崔令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