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ǎ

哈姓为少数民族姓氏,蒙古族和回族中多有此姓,来源无考。

哈姓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和西北等地。

哈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延祜年间郡监哈珊,为政期间勤政为民。他曾率众开辟河道,既方便行人,又有助于农业灌溉。当时有歌谣称他:“哈珊开便河,恩多怨也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

哈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五位。


【音】 今亦音Hà。【源】 ①见《篇海类编》(86)。②鄂温克族哈赫尔氏,汉姓为哈(192)。③裕固族哈勒嘎尔氏,汉姓为哈(198)。④锡伯族哈斯胡里氏,汉姓为哈(201)。⑤回族姓(105,176)。【望】 长葛(261),汝宁(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哈新民,明时长葛人,洪武中任御史(15,21)。哈元生,清时河间人,累官贵州提督(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江县,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徽县,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傈僳族姓氏。此姓由武清等县市公安局提供。或与“哈”之hǎ姓同,俗读音变,致使 “哈” 之hā、hǎ二音并行,遂成两姓。

一音xiá。

猜你喜欢

  • 玄都前度

    源见“前度刘郎”。谓往昔的游处。意指前事之鉴。宋张炎《还京乐.送陈行之归吴》词:“正翠阴迷路,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

  • 分曹

    ①分对。犹两两。李商隐《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②分批,分班。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③犹分司。白居易《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参见“分司”。

  • 玛尔占

    【生卒】:?——1774 姓巴尔汗。察哈尔正白旗人。初自准噶尔归降,以三等侍卫从征金川土司叛乱。先后战日旁、该布达什诺等地,升任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授领队大臣。赐号“拉布巴尔巴图鲁”。乾隆三十九年战死于康萨尔大碉。事后列名后五十功臣。 【玛尔占作品 ==>】 

  • 鸡骨支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鸡骨:比喻瘦羸。支:支离,形容憔悴。意指哀伤过度,而致于瘦羸疲惫于床席之上。主谓 像鸡骨架那样支撑在床上。比喻身体已经非常衰弱。《聊斋志异·寄生

  • 沧海成陆

    同“沧海桑田”。宋向子諲《水调歌头.大观庚寅闰八月秋》词:“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 下垫

    谓百姓陷入苦难之中。南朝梁沈约《郊居赋》: “当降监之初辰,值积恶之云稔。宁方割于下垫,廓重氛于上。 ” ●《书益稷》: “洪水滔天, 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昏: 没。垫: 陷。大禹对天子说: 大水弥漫了天空,浩浩荡荡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人民都沉

  • 掌中珠

    《乐府诗集》卷三十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古代诗歌中常以掌上明珠比喻极为珍爱之物。后遂用以喻指最亲爱的人。 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其一:“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

  • 嘎力巴

    读音:Gālìbā【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苏木有此姓(384)。

  • 豹韬

    泛指用兵韬略。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 ●《六韬豹韬》: 周文王武王曾问姜太公(吕望)兵战之事。太公从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用兵之法,其中《豹韬》用兵又有林战、突战、敌强、敌武、鸟云山兵、鸟

  • 杜尔伯特中前旗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