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遜
【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巴逊布德,清蒙古正蓝旗人,世居克什克腾,康熙年间从征厄鲁特噶尔丹阵亡,祀昭忠词(23,63)。
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蓝旗人布德,即姓巴逊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
【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巴逊布德,清蒙古正蓝旗人,世居克什克腾,康熙年间从征厄鲁特噶尔丹阵亡,祀昭忠词(23,63)。
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蓝旗人布德,即姓巴逊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
濮州(今属山东)人。曾奉父命与兄汝弼分家产。父死后,兄家尽废,他泣请共居。仲父子昭、子玉贫病,他迎接至家,奉汤药甘旨甚谨。元濮州人。父朱子明尝命与兄朱汝弼别产。父卒,兄家尽废,汝谐泣请共居。又迎养叔父朱子昭、朱子玉甚谨。乡人贤之,州县各以名闻,表其闻。
即今陕西户县东北三十里龙台坊。司马相如《上林赋》:“登龙台,掩细柳。”注:“张楫曰:观名也。在丰水西北,近渭也。” 在今陕西省户县东北。西汉上林苑内宫观之一。司马相如《上林赋》:“登龙台,掩细柳”(《史记司马相如传》)、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观名,
古代田间的渠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检索沟洫 ==>】 古籍全文检索:沟洫 全站站内检索:沟洫
集镇名。在吉林省梅河口市西南部。姜家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490。清咸丰元年(1851年)姜姓建屯,故名。有参园、鹿场。通公路。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盘头西。《隋书·杨玄感传》: “玄感西至阌乡,上槃豆,布阵五十里,与官军且战且行,一日三败。复阵于董杜原,诸军击之,玄感大败。”
今广西平乐县东榕津河。《方舆纪要》 卷107平乐县: 鲁溪江 “在府东。源出鲁溪山之分水塘,流经平乐县东乐乡曰鲁溪江,出龙平巡司曰涝源江”。
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北岸的北加浪岸。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八节那间“其邑临海,岭方木瘦,田地瘠,宜种粟、麦”。或谓即“八节涧”之同名异译。
官名。金置于诸州,其职掌为提控狱囚。置于节度州者秩正八品,置于防御州者与刺史州者秩正九品。其官署称司狱司。所属有司吏一人,公使二人,典狱二人及狱子。
《芝龛记凡例》云:“记中惟阐扬忠孝节义,并无影射讥弹。所有事迹,皆本《明史》及诸名家文集志传,旁采说部,一一根据,并无杜撰。虽词场余技,而存心必矢虚公,命意必归忠厚。深知刻薄讥刺,无益世风,徒伤心术。”“此记大意,为秦忠州、沈道州二奇女衍传。而二女者,非寻
字路叔,西汉沛县(今属江苏)人。辟强之子。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受到汉武帝器重,召见于甘泉宫,称之为“千里驹”。昭帝时,任宗正丞,迁太中大夫,后为宗正。修黄老术,妻死,霍光欲以女嫁他,不受,惧势盛招祸。一度被免为庶人,后复为宗正,参预策立宣帝,赐爵关内侯。地节年间封为阳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