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武学

武学

①学校名。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始置,为培养武备人才的学校。设教授一人,掌讲授兵书、兵法。数月后罢。神宗熙宁五年(1072)复置,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其上设判学一人。学生以一百人为限,凡使臣未参班及门荫、草泽人,许由两名京朝官推荐,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在校学习《武经七书》等诸家兵法,三年学满,考试合格者,按等第授官。元丰改制,改教授为博士。徽宗崇宁三年(1104),各州县皆设,仿儒学行考选升贡法,分为三舍,称外舍生为武选士,内舍生为武俊士。宣和二年(1120)罢州县武学。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复置,一如旧制。明正统六年(1441)于南北两京置,各设教授一员,训导六员,由兵部司官提调。正统、成化间先后颁行学规十条至十五条。入学者通谓之武生,练武习射,参加阅操,并以武经七书为课目。成绩优秀者可直接荐送兵部,经过考试授官,其余可参加科举考试,或通过纳粟、纳银入国子监。崇祯十年(1637),令天下府、州、县学皆设武学生员,提学官一体考取。清代武学生员附儒学,除练骑射外,兼习《武经七书》、《百将传》等。②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一日(1908.5.30)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留日陆军学生主办,武学编译社发行,陆光熙、方日中、覃鎏钦、王䄎昌、姜梅龄、黄郛先后主编,使日大臣李家驹作序。提倡陶铸军魂,编译军事兵学。已见发行十四期。


【检索武学 ==>】 古籍全文检索:武学     全站站内检索:武学

猜你喜欢

  • 文进县

    唐贞观六年(632)置,属羁縻彻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后废。

  • 阮宗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聚族而居。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乾隆己卯北榜,任邱 边氏同宗获隽者六人……按:边氏聚族河间,已数百载。阮宗南北,裴眷东西,其行辈几不可复辨。”

  • 孤山子

    即今吉林柳河县东南孤山子镇。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辽宁柳河县: “县属孤山子,在县市东南七十里。”

  • 娄昭

    【介绍】: 北齐代郡平城人,字菩萨。姊娄昭君,为高欢妻。北魏时赠司徒。弓马冠世。高欢将出信都,昭为中军大都督,从破尔朱兆。魏孝武帝欲除高欢,昭从高欢入洛。兗州刺史樊子鹄反,昭讨平之,累迁司徒,出为定州刺史,卒于州。 【娄昭作品 ==>】 

  • 癸未(五日),降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范仲淹为户部员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

  • 牵牛织女

    源见“牛郎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 织女聚会之夜。”唐杜牧《秋夕》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典源】《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织女,天女孙也。”索隐: 《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孙炎曰:“河鼓之旗十二星,在牵牛北,或名河鼓为牵牛也。”《文选·曹植

  • 越大夫范蠡对勾践之问。

    对问之辞见《国语越语下》。[按,范蠡,王利器、王贞珉《汉书人表疏证》(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209页)云:“梁玉绳曰:‘范蠡始见《越语》。字少伯(《列仙传》,《吕氏春秋当染》注),南阳人(《史记越世家》、《集解》引司马迁《素王妙论》,故《吕当染》注云楚三户人,

  • 翊善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诸王府置,掌赞导之事,以常参官充任。又资善堂亦有翊善,以儒臣充任。神宗元丰改制后,定为从七品。 【检索翊善 ==>】 古籍全文检索:翊善     全站站内检索:翊善

  • 出人头地

    源见“放他头地出”。谓才能、成就高人一等。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述宾 形容超出别人或高人一等。语本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刚才我还会她呢;要是在城市,说不定还能~哩。摊上这件事,真是……”△描写人事业成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头角峥嵘 高人一等 ↔相形见绌庸庸碌碌 穷愁潦倒 穷困潦倒解释高人

  • 古族名、国名。商代后期至南北朝先后分布在今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一带。传说起源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首领称※廪君,故又称※廪君蛮。商周之际,武王克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春秋至战国中期,据川东之地,与楚,邓、※庸、蜀等国交往频繁。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灭于秦。秦以其地置巴郡,又称巴郡蛮。汉代主要居住在巴郡、南郡、故又称※巴郡南郡蛮,迁入江夏者,称※江夏蛮,迁入五溪地区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