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通政

通政

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 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


官名。明置,为通政司长官通政使的副贰之官,分左、右,均正四品,佐长官掌内外章疏敷奏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怯等事,在底簿内謄写诉告原由,赍状奏闻。见《明史·职官二·通政使司》。

猜你喜欢

  • 酒囊饭袋

    比喻无所作为之人。宋陶岳《荆湘近事》: “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汉王充《论衡别通》:“人生禀五常之性,好道乐学,故辨于物。今则不然,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是则物也。”快: 痛。五常: 指仁、

  • 人不学,不知道

    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昙霍

    僧人。南凉秃发傉檀时,从河南入南凉,言行怪异,时人不能解。与秃发傉檀言,所说皆验。 【介绍】: 十六国时南凉僧。秃发傉檀时从河南来。尝谏傉檀穷兵好杀之非,傉檀不能从。后兵乱,不知所在。 【昙霍作品 ==>】 

  • 保山县

    明嘉靖三年 (1524) 置,为永昌府治。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明谢肇淛 《滇略版略》 保山县: “以治西有太保山名。” 1913年改永昌县,1914年复名保山县,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改设保山市。 古旧县名。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永昌镇。为永昌

  • 公父文伯母

    【介绍】: 即敬姜,春秋时鲁国人。文伯退朝回家,见其母正在缉麻,文伯以为居官之家,母不当缉麻。其母告以民勤劳则善,安逸则淫,为官朝夕勤劳,犹恐忘先人之业,若有怠惰,岂能避罪。 【公父文伯母作品 ==>】 

  • 杨芳灿

    【生卒】:1753——1815 字蓉裳。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后期拔贡生,历官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捐纳为户部员外郎。参加修撰《会典》。善于诗文,著《芙蓉山馆诗文钞》。 【生卒】:1754—1816 【介绍】: 清江苏金匮人,字才叔,号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官甘肃伏

  • 四鼎山

    又名四顶山。在今安徽肥东县南。《隋书地理志》:庐江郡襄安县有四鼎山。《方舆胜览》卷48庐州:四顶山,“《郡国志》:魏伯阳炼丹之所”。《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引《县志》:“山俯瞰巢湖,上有四峰特起。”唐罗隐诗:“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指此。 即“四顶山”。

  • 睹景伤情

    看到景物触发起感伤之情。明.汤显祖《还魂记.惊梦》:“今日杜丽娘有些侥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睹景伤情,没兴而回。” 连动 看到景物触发起感伤之情。明汤显祖《还魂记惊梦》:“今日杜丽娘有些侥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没兴而回。”△多用于心理方面

  • 徐献忠《琏川诗集序》:予尝评唐人诗,五言兆于汉、魏,乐府杂于铙歌,至其近体诗,则

    其起初,词旨和厚,格气浑融,意象含蓄,不尽宣泄,此其正派也。乃其后辞日益工,研穷太过。自元和以后,已自离为别派,何怪乎宋人然哉。又《唐诗品序》:元和而下,调变音殊,意浮文散。其上者,格气犹存,词旨漓薄;其下者,调卑词促,心灵流荡。究观其时,元气日削,国体伤

  • 道林

    代称僧人。唐严维《宿天竺寺》诗: “方外主人名道林,怕将水月净身心。” 参见:○买山隐 【检索道林 ==>】 古籍全文检索:道林     全站站内检索: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