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常丞

太常丞

官名。两汉魏晋南北朝为太常副贰,员一人,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具体事务,总管本府诸曹,参议礼制。两汉多用博士、议郎充任。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南朝宋七品,梁五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增置少卿为太常之副,丞居其下,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六品。北齐置太常寺,以卿、少卿为长贰,丞参领寺务,从六品。隋、唐、五代员二人,管理本寺日常公务。隋初从六品,炀帝改从五品,唐从五品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奉常丞、司礼丞,旋各复旧。北宋员一人,前期卿、少卿为寄禄官,置判寺官掌寺务,丞以久任礼官品阶较高者充任,理寺务,正五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复成为卿、少卿的佐官,从七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省,绍兴三年 (1133) 复置,孝宗隆兴元年 (1163)省,二年复置。辽朝为南面官。金朝亦置,正六品。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 设太常寺,置丞一员掌寺务,至元二年 (1265) 以翰林兼摄寺务,丞佐之,九年设卿、少卿,丞始成为属官。后寺改升太常礼仪院,遂罢。明初置太常司丞,正五品,洪武三十年(1397)后复改太常寺丞,置二员,正六品。清初置满洲一员,汉左、右丞各一员,正六品; 光绪十二年(1886) 增满洲一员。掌管祭祀品式,遴补吏员,勾稽廪饩。后省。自北齐以来,亦称“太常寺丞”。


官名,为太常卿的佐官,俸比千石,掌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见《后汉书·百官志》,参看“太常”、“太常卿”条。汉景帝中元六年改奉常为太常,其属官有丞,掌管内部事务。北齐太常寺有此官。宋代太常丞也为副佐,协助卿、少卿处理寺内事务。清初太常丞为寺正官,直到乾隆以后才改为属官,满洲二人,汉人二人,共四人,正六品。参看《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宋史·职官四·太常寺》、《历代职官表·太常丞》、《清史稿·职官二·太常寺》。

猜你喜欢

  • 王维孟浩然诗选注

    葛杰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之一。本书选王维、孟浩然各体代表诗作139首(其中王维86首,孟浩然53首),每诗均加以浅显的说明和解释,简明扼要,流畅可读。

  • 小清河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之清河。明《辽东志》卷1:小清河在“城(开原老城)东门外。源出分水岭,西南流,至城南与大清河合”。 ②即辽宁铁岭县南懿路河。明《全辽志》卷1铁岭卫:小清河在“城南六十里。源出归德州南山,西流经懿路城南,流入辽海”。 ③宋、金间刘豫导今山东济

  • 侯莫陈利用

    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太平兴国初,卖药于京师,言黄白事以蛊惑人。太宗召见,试其术颇验,授殿直,累迁崇仪副使。雍熙三年(986),诸将北征,他与王侁并为并州驻泊都监。迁郑州团练使,谄附者颇得进用,骄恣专横,人不敢言。赵普复为相,得知其杀人及犯法行径,尽奏其事,下

  • 房山关

    在今湖北房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9房县: 房山关 “在县西三十五里房山下”。

  • 乌鹊成桥

    同“乌鹊填桥”。宋张孝祥《雨中花慢》词:“犹自待,青鸾传信,乌鹊成桥。”

  • 疑晋竖

    源见“病入膏肓”。形容因病虚而心神恍惚。前蜀韦庄《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诗:“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泪流。”

  • 初一日,况周颐生。

    况周颐(1861—1926),原名周仪,以避溥仪讳,更名周颐,字夔笙,别号玉梅词人、蕙风词隐、阮盦、阮堪。广西临桂人。光绪五年举人,遵例官内阁中书。后以会典馆纂修叙劳用知府,分发浙江,加三品衔。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端方先后延之入幕。晚居上海,以鬻文为活。周颐自

  • 下颜墟

    即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五里雁江镇(下颜)。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隆安县图:西北有下颜塘墟。

  • 张鷟才名远播,新罗、日本咸重其文。

    《大唐新语》卷八:“久视中,太官令马仙童陷默啜,问:‘张文成何在?’仙童曰:‘此人自御史贬官。’默啜曰:‘何不见用也?’后暹罗、日本使入朝,咸使人就写文章而去。其才远播如此。”《旧唐书》张荐传:“张荐字孝举。……祖鷟字文成,聪警绝伦,书无不览。……新罗、日

  • 连然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西晋太安二年(303)属益州郡。东晋属晋宁郡。南齐改安宁县。有盐官。古县名。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今云南省安宁市连然镇。属益州郡。三国蜀汉属建宁郡。东晋属晋宁郡。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废。盛产盐,汉置盐官于此。《华阳国志·南中志》:其地“有盐泉,南中共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