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少华山

少华山

①在今江西德兴市东。《清一统志·饶州府一》:少华山“在德兴县东三十里。一名三清山。高五百丈,盘亘数百里,跨饶、信、衢三州。诸峰罗立,岩洞幽奇。最高者为玉京峰,值天气清朗,匡庐、彭蠡明灭可见”。

②在今陕西华县东南。与太华峰势相连而稍低,故名少华。亦曰小华。东南接秦岭。《山海经·西山经》:太华山“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水经·渭水注》:华山“西南有小华山”。《元和志》卷2华州郑县:少华山“在县东南十里”。


(1)又称小华山。在陕西省华县城东南5千米。与西岳太华山并称二华,皆属秦岭支脉。《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郭璞注:“即少华山。”因较太华山低而景物也较少,故名。山有三峰。西名少华峰,俗称独秀峰,其北绿竹遍野,渭水西来,萦绕山前。中名玉女峰,上有石屋,摩刻:“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原是道教活动的场所,今建筑尽毁,仅留断垣遗迹。东峰俗称半截山,据说原与西峰高度相同,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地震山崩后仅留山基。(2)即“三清山”。


猜你喜欢

  • 半面之旧

    《后汉书.应奉传》唐.李贤注引:“谢承书曰:‘……造车匠于内开扇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应奉记忆力很好,有个车匠曾在门中露半面看他,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应奉还认识并与他打招呼。后只取见过面的意思,把只见过面并无深交

  • 大矶山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南有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东晋陶侃尝垂钓于此,又名钓矶山,旧有陶母墓。又小矶山在县西南,二山之间为矶池,舟行多险。

  • 打罕州

    即永宁州。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打罕坡。《方舆纪要》卷121永宁州:“郭子章《黔记》:州初治打罕砦。宣德间改建于关索岭所,俗仍谓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韦阿礼作乱,调广西泗城州土舍岑善忠剿平之,即此。”

  • 开山之祖

    见“开山祖师”。《孽海花》2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

  • 平羌江

    即青衣江。在今四川西部。《元和志》卷32严道县:平羌水“经县东二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平羌江,“《图经》云:平羌水自卢山发源,至严道之多功峡合碉门、荣经三江,抵郡城下,自此而东即与阳山江合流,汇于凌云、九顶之前,故嘉州亦号平羌江。李白有‘峨眉山月半轮

  • 落门水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大南门河。《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有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 一,东北流注于渭水。” 《元和志》 卷39渭州陇西县: “落门水出县东南落门谷。” 《明史地理志》 伏羌县: “西南有永宁河。西有洛门川,俱东北注于渭。”

  • 百里镇

    北宋置,属灵台县。即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 在安徽省太湖县西北部。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叶塝村,人口350。因从太湖县城沿长河而上到此刚好一百里而得名。1961年设百里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耿家、共和二乡并入,2001年改置镇。产稻、小麦、甘

  • 盐务

    见“盐政①”。 【检索盐务 ==>】 古籍全文检索:盐务     全站站内检索:盐务

  • 读音:Chù/Chwu【源】 见《集韵》(86)。

  • 内人

    1、指宫中女御、女侍,也称内御。《周礼·天官·寺人》:“寺人,王之正内五人。”疏:“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2、指宫婢。《后汉书·邓皇后纪》:“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邪!’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3、指教坊女伎。唐朝崔令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