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玉县

白玉县

1913年改白玉州置,属边西道。治所即今四川白玉县。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西部,西邻西藏自治区。属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1万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1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建设乡。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明属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清为德格土司所辖。宣统元年(1909年)置麻陇设治委员,旋改白玉设治委员;二年改为白玉州。1913年废州改为白玉县,属边北道登科府。1932年属西康屯垦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全境主属沙鲁里山北段。西部及南端分布高山湖盆、沼泽及冰川。偶曲、赠曲、降曲三水于左岸注入。属高原半湿润气候。草地面积 1035 万余亩,畜牧以牦牛、绵羊、马为主。农产有青稞、小麦及豆类。有褐煤、银、锡、汞等矿,尤富集岩金。1935年曾发掘出 6300 克天然金块。“白玉藏刀”为传统民族工艺用品。甘白、更白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始建于宋之嘎拖寺,清建白玉寺、安章寺,拉龙错(湖)、滴水岩。


猜你喜欢

  • 骆越水

    古河名。《旧唐书·地理志》“邕州宣化县”条载:“欢水在县北,本牂柯河,俗呼郁状江(郁林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为壮族先民骆越人居地,因族得名。其流有三说:一说今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水域;一说今右江、郁江、浔江、西江水域;一说即今郁江。

  • 凤山

    【生卒】:?—1911清汉军镶白旗人,姓刘,字禹门。初以翻译举人袭佐领。宣统初官至广州将军。辛亥革命时,为革命党人炸毙。

  • 郭仁多

    集镇名。在青海省贵南县境北部,临沙沟河。沙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郭仁多”为藏语山神名。因境内郭仁多沟而得名。1957年前属同德县,1958年归贵南县。产春小麦、油菜籽。公路通县城。古迹有关塘村墓地。

  •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战国策秦策三》:“语曰:‘~。’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韶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东衡州置,治所在曲江县 (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之西)。《元和志》卷34韶州: “取州北韶石为名。” 开皇十一年 (591)废。唐贞观元年 (627) 复改东衡州置,治所在曲江县 (在今广东韶关市西一里武水之西)。天宝元年(742) 改为始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韶州。辖境相当今广东乳源、曲江、翁源以北地区。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韶州路。②金末升渑池县

  • 木底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故址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40里苏子河北岸木奇镇;有说在吉林省伊通县境;或说在朝鲜价川县境。高句骊的军事重镇。乾封三年(668),李绩部将薛仁贵拔木底等三城后,引兵略地与李绩会师,不久高丽国亡。唐分高丽地置42州,中有木底州,治此城。后废。清代在此设有驿站。

  • 季方

    借指才高德美之人。清许葭村《与王沧亭》: “弟向获缔交于季方,因得闻元方之贤,思一见为快。” 参见:○难兄难弟 【检索季方 ==>】 古籍全文检索:季方     全站站内检索:季方

  • 李贤

    ①(503—569)北朝时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字贤和。北魏永安中,从尔朱天光,为高平令。继随宇文泰追讨侯莫陈悦,以功授抚军大将军。西魏大统间,久任原州刺史,甚得民心,授骠骑大将军。恭帝元年(554),进爵河西郡公。北周保定四年(564),除河州总管、河州刺史,大营

  • 智度山

    在今湖南长沙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0长沙府 “大富山” 条下: 智度山 “山高数百丈,环二百余里。众山罗列,其最高者曰黑石峰。《志》云: 唐将军刘 (智) 度居此,因名”。 古山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北。最高峰名黑石峰,唐刘智度曾居此,山因以得名。

  • 黄石

    集镇名。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北部、瓯江下游南岸。属龙湾镇。人口2630。以山得名。村南依黄石山,北濒江。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设此。机场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