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父母健在时,儿子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此为封建社会所谓孝道。
明.无名氏《霞笺记.霞笺题字》:“兄。非此之谓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道也。”
其他父母健在时,不应远离,而废其定省晨昏之责。《论语·里仁》:“子曰:‘~,游必有方。’”△多用于孝顺方面。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父母健在时,儿子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此为封建社会所谓孝道。
明.无名氏《霞笺记.霞笺题字》:“兄。非此之谓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道也。”
其他父母健在时,不应远离,而废其定省晨昏之责。《论语·里仁》:“子曰:‘~,游必有方。’”△多用于孝顺方面。
【生卒】:1503—1565【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民莹,号篁南。诸生。以病放弃科举考试,能诗善医。有《名医类案》、《江山人集》。 【江瓘作品 ==>】
【生卒】:?—前514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字伯石。羊舌肸子。晋侯杀祁盈,以食我为祁盈之党,助其作乱,亦杀之。 【杨食我作品 ==>】
亦作“诲淫诲盗”。原为祸由自招的意思。《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意思是收藏财物不谨慎,就会招致坏人来偷盗;打扮得妖冶,就会引诱别人来狎玩。后多用以指引诱人去干盗窃淫邪等坏事。见“诲淫诲盗”。【词语诲盗诲淫】 成语:诲盗诲淫汉语词典:诲盗诲淫
宋明州鄞县人,字敦夫。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累迁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仕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复有劳逸轻重,不宜概赋。章惇以溪洞蛮扰辰、沅二州,议输常平粟以备边,师厚谓当使边卒广屯田为便,朝议称是。
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五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生卒】:?-257 字子家,涿郡涿(今属河北)人。建安时曾为曹丕、曹操属吏。魏文帝以后历官黄门侍郎、谯郡太守、侍中、吏部尚书、司空等。敢于进言上谏,曾被曹爽排挤。卒后谥成侯。 【生卒】:?—257 【介绍】: 三国魏涿郡涿人,字子家。卢植子。少孤,有学行。曹丕为五官将
即今新疆策勒县。《清一统志·和阗》:齐尔拉村 “旧对音作齐喇,又作策勒,作努喇”。1919年置县佐于此。1929年改置策勒县。民国曾问吾 《中国经营西域史》 记载: 1912年6月在此发生轰动中外的抗俄斗争。
逋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輈”。颇为士大夫所称。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尤为人称诵。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继者。(欧阳修《归田
【介绍】: 元济南人,字明叔,号西皋。累迁长清县尹。世祖至元十四年除南台御史,历益都路同知、浙西按察副使,擢南台侍御史。 【赵文昌作品 ==>】
字圣取,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历知江都县、右正言等,迁左司谏,时,党论复起,首论范纯礼为朋党;劾程之元为苏轼心腹。后受曾布指使,又劾韩忠彦,进起居郎。才以党论大肆打击、排斥名臣良吏。蔡京用为给事中、吏部侍郎。忤京意,出知光州。赵挺之为相,召拜工部侍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