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雄草玄

扬雄草玄

    草玄:起草,撰写《太玄》。扬雄(字子云)是西汉著名的学者,平生好学,著述颇丰。汉哀帝时,外戚丁氏、傅氏和董贤等权臣先后辅政专权,凡是投靠、依附他们的人,一入仕途就能做到俸禄二千石的高官。而扬雄却埋头撰写《太玄》,把名利看得很淡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其中说:“公孙弘对策金马门,位至宰相;霍去病征讨匈奴,在祁连山发迹;司马相如靠卓氏资助,东方朔割肉给妻子。我确实无法和他们相比,只好默默无闻地撰写我的《太玄》。”后以此典咏甘守寂寞,埋头著述,淡泊名利,固守清白的文人。

【出典】:

    《汉书》卷87下《扬雄传下》3565、3566、3573页:“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公孙创业于金马,票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訾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例句】:

    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草玄终疲汉,乌裘几滞秦。” 唐·李峤《宅》:“谁怜草玄处,独对一床书。” 唐·李白《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李白《古风》之26:“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唐·高适《赠杜二拾遗》:“草玄今已毕,此外复何言?” 唐·杜甫《醉高使君相赠》:“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唐·岑参《送颜少府投郑陈州》:“一尉便垂白,数年唯草玄。” 唐·戴叔伦《问严居士易》:“更有垂帘会,遥知续草玄。” 唐·权德舆《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往岁疲草玄,忘年齐举白。” 唐·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寂寞草玄徒,长吟下书帷。” 唐·罗隐《寄酬邺王罗会公五首》之三:“珍重珠玑兼绣缎,草玄堂下寄扬雄。” 唐·殷文圭《题胡州太学丘光庭博士幽居》:“草玄门似山中静,不是公卿到不开。” 宋·陆游《忆荆州游》:“有时凭陵呼五白,笑人辛苦作太玄。” 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和仓部弟寿词》:“岁晚太玄草,深悔赋长杨。” 元·李致中《中吕卖花声·月夜》:“云消皎月筛帘影,梦破惊乌绕树声,挑灯起诵太玄经。” 明·陈子龙《咏史》:“固穷莫衡命,守玄常著书。” 清·王夫之《示从游诸子》:“勿劳载酒询奇字,便草玄文亦子虚。”


【检索扬雄草玄 ==>】 古籍全文检索:扬雄草玄     全站站内检索:扬雄草玄

猜你喜欢

  • 合臣

    见“哈真”(1629页)。

  • 三将军

    官名合称。汉代设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合称三将军,为重号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皆置。梁、陈指镇卫、骠骑、车骑三将军。北魏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则为内军、镇军、抚军三将军。 【检索三将军 ==>】 古籍全文检索:三将

  • 金口河

    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为解决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漕运水源问题,于卢沟河(今永定河)东金口(今石景山北2公里麻峪村附近)引水循曹魏车箱渠旧迹,至中都城北入濠,东通闸河至通州北入潞水(今白河)。渠成后,因地势高峻,水流湍急,河泥浑浊,不能胜舟而罢。蒙古至元初曾用以运

  • 厅直

    五代、北宋时,将领出入战阵的随身护卫,谓之厅直。 【检索厅直 ==>】 古籍全文检索:厅直     全站站内检索:厅直

  • 顾野王

    【生卒】:519—581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希冯。幼好学,及长博通经史,兼习天文、地理、虫篆奇字。又擅丹青,梁宣城王命画古贤像,王褒作像赞,时称“二绝”。梁武帝大同四年为太学博士。入陈,任国子博士,位终黄门侍郎,光禄大夫。所著《玉篇》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

  • 木凤衔书

    晋 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木凤衔书”称美皇帝传诏。清 田从典《拟七德九功舞歌效乐天体》:“我皇恭己开明堂,木凤衔书下八方

  • 张泰交

    【生卒】:1651—1706 【介绍】: 清山西阳城人,字公孚,号洎谷。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初官云南太和知县,累迁浙江巡抚,为官廉洁,所至有声。精通《春秋》。 【张泰交作品 ==>】 

  • 胡母敬

    秦人。曾任栎阳狱吏、太史令。博识古今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奉命与程邈、李斯等省改大篆,作《苍颉篇》中《博学》七章,今佚。 【检索胡母敬 ==>】 古籍全文检索:胡母敬     全站站内检索:胡母敬

  • 秦、汉时边塞上险要处作防御用的城堡。《史记蒙恬列传》:“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汉书匈奴传》:“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居一障间”,胡三省注引颜师古曰:“障

  • 桐丘城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前666),楚伐郑,“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即此。《水经· 洧水注》:“洧水自鄢陵东径桐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