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水
①即涝水。在今山西临汾市北。《山海经·中山经》:“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
②即今广西那坡县南百合水。《清一统志·镇安府》:末山水“在小镇南三十里。源出末山,南流与劳水合,入越南界”。
③即今李仙江和下游黑水河。在云南南部及越南西北部。汉至南朝称劳水。《汉书·地理志》 来唯县:“劳水出徼外,东至麋泠入南海,过郡三,行三千五百六十里。”
①即涝水。在今山西临汾市北。《山海经·中山经》:“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
②即今广西那坡县南百合水。《清一统志·镇安府》:末山水“在小镇南三十里。源出末山,南流与劳水合,入越南界”。
③即今李仙江和下游黑水河。在云南南部及越南西北部。汉至南朝称劳水。《汉书·地理志》 来唯县:“劳水出徼外,东至麋泠入南海,过郡三,行三千五百六十里。”
读音:wú yǔ出自楚芈姓。(见《广韵》)
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路岐南北,路岐南北,千里迢迢远适。”明.沈受先《三元记.辞亲》:“出门咫尺是天涯,千里迢迢早问家。”亦作“千里迢遥”。《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不惮千里迢遥,寻兄长,存节孝。”亦作“迢迢千
《魏志•陈思王植传》卷十九:“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
262—303 西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士龙。陆逊孙,抗子。六岁能属文,少与兄机齐名,时号“二陆”。吴亡入洛阳,为中书令张华所重。与司徒左西曹掾荀隐初会,云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时以为名对。出补浚仪令,判案有神明之称,为郡守忌,去官。寻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瀛洲玉雨”谓降于仙山之雨。后又转喻为梨花。宋代陶穀《清异录.花.瀛洲玉雨》:“司空图《菩萨蛮》谓梨花为‘瀛洲玉雨’。”
官名。辽置,见“大国舅司”。
①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南朝宋以来,先后置睢陵、睢阳、池南、招义、化明、招信等县,至元始废。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本名松源镇,五代南唐保大九年(951)置松源县。北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并移今治,故称此地为旧县。(1)集镇名。(1)在江苏省溧阳市中部、上兴河与104国道交叉处。属南渡镇。人口 1300。因汉、唐曾为溧阳县治所,故名。为原旧县乡人民政府驻地。产
贾山,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为颍(yng影)阴侯灌婴给事(“给事中”的省称,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等事的官名),常随颍阴侯外出,骑马而从。汉文帝时,他以秦朝的兴亡为比喻,上书言治乱之道,主张用贤纳谏,减轻徭役和赋税,名为《至言》。文章开头说:“我听说当臣子
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汉.焦赣《易林比之屯》:“麟子凤雏,生长家国。”亦作“凤雏麟子”。唐.李咸用《轻薄怨》诗:“凤雏麟子皆至交,春风相逐垂杨桥。” 并列 小麒麟和小凤凰。比喻少年俊彦之士。也美称人子弟。汉焦赣《易林》卷2:“~,生长家国。”△褒义。用于
朝廷的公报。刊载诏令、奏章及官吏任免等事。汉唐诸代由诸藩京邸传抄转报,称邸抄或邸报。后世由内阁抄发者,称为阁抄;有由六科抄发的,称为科抄。在外省统称朝报,又称京报。 【检索朝报 ==>】 古籍全文检索:朝报 全站站内检索: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