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峡江寺飞泉亭记》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xiá jiāng sì fēi quán tíng jì
峡江寺飞泉亭记
译文注释
《峡江寺飞泉亭记》的诗词大意
多年来观瀑多次了,到峡江寺而意难决定放弃,就是飞泉亭为他了。凡是人之常情,她的眼睛高兴,他的身体不适,趋势不能久留。
天台的瀑布,离寺百步,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
其他如庐山,如果罗浮,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瀑布没有不惊奇,而游泳的人都突然一天中,坐在危崖,不能从容地来观察,如倾盖交,虽然欢容易区别。
只有广东东峡山,高不过一里许,而一级级石阶曲折,古松张覆盖,炙热不烤。
经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然到半空中,凝结为一。
所有树都根合而分支,这是一根分而树枝合,真是奇怪了。
登山大半,飞泻的瀑布雷击,从空而下。
瀑布旁边有室,就是飞泉亭的。
纵横丈余,八窗明干净,关上窗户瀑布闻名,打开窗户瀑布到。
人可以坐在可以睡,可以盘腿坐下,可以仰,可放笔研究,可以泡茶饮酒,以人的自由,待水的麻烦,取九天银河,放在几案上玩弄。
当时建这个亭子的人,他的神仙吗!僧人澄波擅长下棋,我叫霞裳和他对弈。
于是流水声、棋声、松涛声、鸟叫声,交错并演奏。
顷的,又有拄着拐杖声音从山中来的,那老和尚怀远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找我序。
于是吟诗的声音又重又大作。
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
不图观瀑的娱乐,一到这,亭的功劳太大了!坐了很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在带玉堂。
正对着南山,云树郁郁葱葱,中间隔着长江,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肯停泊岸边来此寺的。
僧人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
”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希望将来我的魂梦有的飞来啊!”和尚说:“没有证据不信。
公爱的,为什么不记下来!”我说:“好吧。
”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个以生存,一个以与僧。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