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晋君听琴

晋君听琴

《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未终曲,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平公问其所以,“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固请师旷允许师涓奏完此乐,又请师旷奏清徵之声,接着又要求师旷奏清角之声,“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自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手足不灵活)病。”

春秋时候晋平公喜听音乐,追求逸乐,他固请师旷奏清角之声,结果引出晋国大旱,他自己也得了罢癃的病症。这个故事虽然玄虚,而韩非的用意却在于指出,不务治国之本,却一味追求声色享乐,其结果必然导致穷身败国。后以“晋君听琴”比喻不务国政,却一味追求声色狗马引出的教训。“靡靡之乐”后常作“靡靡之音”,原形容柔弱、委靡不振的乐声,后泛指一切不健康的黄色乐曲。

《史记.殷本纪》:“(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郭沫若《孔墨的批判》:“故尔所谓‘郑声淫’的‘淫’应该是过高的意思,决不是如像《毛毛雨》之类的那种所谓靡靡之音,倒是可以断言的。”


【典源】 《韩非子·十过》:“(卫灵公)遂去之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 (晋平公) 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 (zhi) 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 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今译】 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在施夷之台设宴欢迎。酒酣之时,灵公起身说:“听说有新乐,请演奏。”平公说:“好。”于是平公先让师涓演奏清商之曲,又使师旷弹奏清徵之音。平公又问:“没有比清徵更新的音乐吗?”师旷答道:“清徵不如清角。”平公说:“可以听听吗?”师旷说:“不可以听。从前黄帝与鬼神在泰山之巅聚会,作下《清角》乐曲。您今德薄,不能听它,听了恐将招祸。”然而平公坚持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弹奏。一弹,则黑云从西北方涌来; 再弹,顿时风雨交加,撕碎帘帷,掀翻食具,吹落屋瓦。宾客四散逃走,平公伏在屋子里怕得发抖。以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平公也身患重病。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音乐泣鬼神、惊天地; 也用以指君主不理政事,逸乐误国。

【典形】 飞瓦弹清角、晋君听琴、清角。

【示例】

〔飞瓦弹清角〕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晋君听琴〕 唐·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清角〕 魏·曹丕《善哉行》:“清角岂不妙,德薄所不任。”


猜你喜欢

  • 王廷陈

    【介绍】: 明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

  • 清潭县

    隋置,属舂陵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八里清潭镇。唐武德五年 (622) 废。古县名。隋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舂陵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废。

  • 许穆夫人

    春秋时卫国人。卫公子顽之女,戴公之妹。初许子与齐侯均求卫女。卫公不听傅母之劝将女远嫁于许。后狄人侵卫,大破之,许不能救。夫人痛卫之覆,思归慰问其兄,不可得。乃作诗《载驰》以伤之。

  • 原道

    【介绍】: 明陕西蒲城人。正德中由举人官眉州知州,有节操。造石城,处事平正,民晏然。 【原道作品 ==>】 

  • 拒门堡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七十五里拒门口村。《清一统志·朔平府》:拒门堡“在左云县东北,助马路东十余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五里零”。

  • 又作予、伃、宁、佇,又称季杼、后杼、伯杼、伯子杼、公孙曼。夏王。少康之子。少康时曾受命往戈(今河南杞县、太康一带)诱杀寒浞子豷。即位时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后迁于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北)(古本《竹书纪年》),曾征于东海,至于三寿。或传为甲和矛的创造者(《世本作

  • 鱼池埽

    见“鱼池口”。 【检索鱼池埽 ==>】 古籍全文检索:鱼池埽     全站站内检索:鱼池埽

  • 东窗计

    源见“东窗事发”。谓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偏正 指谋害他人的阴谋诡计。明瞿佑《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 庆真

    【生卒】:?—1101【介绍】: 宋僧。南剑州顺昌人,俗姓萧。年十四出家,十九受戒。游江西,得真旨于泐潭禅师,了然开悟。已而又遍参诸方高僧,归老将乐含云寺,大振宗风。后以偈示众,更衣坐逝。 【庆真作品 ==>】 

  • 月初,苏轼特往筠州看望苏辙和侄子们。

    苏轼作诗《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苏辙有诗《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遯》。初五日,苏轼在苏辙处过端午节,并与侄子们同游大愚山真如寺,有诗《端午游真如迟适逊从子由在酒局》。初八日,苏轼、苏辙兄弟别于高安,苏辙作诗《次韵子瞻留别三首》。本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