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途
【介绍】:
生卒年、籍贯不详。乾宁二年(895)进士及第,复试被黜落。后为剑南东川节度掌书记。仕后唐,同光三年(925)自工部郎中为京兆少尹,充修奉诸陵使。有《记室新书》三十卷,采摭故事,缀为俪偶之句,分四百门,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三》类书类。作品已佚。事迹见《旧五代史》卷三二、《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登科记考》卷二四。
【介绍】:
生卒年、籍贯不详。乾宁二年(895)进士及第,复试被黜落。后为剑南东川节度掌书记。仕后唐,同光三年(925)自工部郎中为京兆少尹,充修奉诸陵使。有《记室新书》三十卷,采摭故事,缀为俪偶之句,分四百门,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三》类书类。作品已佚。事迹见《旧五代史》卷三二、《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登科记考》卷二四。
【生卒】:?—前288【介绍】:战国时秦国人。力士。秦武王好勇力,鄙自荐事王。有宠,为犬官。昭襄王十三年为汉中守。
陈鸿《东城父老传》:“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昌生七岁……解鸟语音。……召入,为鸡坊小儿。……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从封东岳。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礼奉尸归葬雍州。县官为葬器丧车,乘传
1914年改永康县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撤销,并入扶绥县。 古旧县名。明成化八年(1472年)改永康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属太平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升为永康州。1912年复为永康县,1914年又改永康县为同正
同“移风易俗”。明 刘基《〈苏平仲文集〉序》:“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 见“移风易俗”。尚,指世上所盛行的;人们所爱好的。明刘基《苏平仲文集序》:“~之机,实肇于此。”
亦作武侯津。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一说在今新都县西南。《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三年(932),孟知祥败东川董璋于鸡踪桥,“引兵追璋至五侯津”。胡三省注:“五侯津在汉州西南。” 在今四川省广汉市西南。《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将兵趋汉州,败董璋兵于
古地名。(1)相传为商代伊尹出生地,在今河南偃师市平等乡。一说在河南杞县西二十里。(2)传说征在生孔子之地,后名空窦,在今山东曲阜南。 【检索空桑 ==>】 古籍全文检索:空桑 全站站内检索:空桑
书名。即“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检索拳教析疑说 ==>】 古籍全文检索:拳教析疑说 全站站内检索:拳教析疑说
见“言而无信”。《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何以为言!”
【生卒】:?——1157 本名乌野。初为尚书省令史,迁监察御史。海陵王为相,荐为右司员外郎,编定新制。海陵王即位,授谏议大夫。改任秘书监,修起居注,授世袭猛安,除翰林学士兼御史中丞。曾荐大理丞纥石烈娄室,由举荐属实,受海陵王称赞。历都点检、参知政事。因侵占官田,
即荆门山,又名楚门山。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长江西南,与宜昌市猇亭区西北虎牙山隔江相望。唐李白有 《郢门怀古》 诗。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 “高风汉阴渡,初日郢门山。”(1)古山名。又作楚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东北与虎牙山隔长江相望。唐代诗人温庭筠《送人东游》中“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即此。(2)即“荆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