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赤子

赤子

代称百姓。《汉书·龚遂传》: “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书·康诰》: “王曰: ‘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勑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其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时: 是。勑 (chi) :整饬。懋: 勉励。赤子: 婴儿。乂(yi): 治理。周公以成王之命告诫康叔,爱养民众,如安抚婴儿,方可长治久安。


【检索赤子 ==>】 古籍全文检索:赤子     全站站内检索:赤子

猜你喜欢

  • 一日三覆

    同“一日三复”。《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縚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见“一日三复”。《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

  • 淮南食时

    《汉书.淮南王传》:“淮南王(刘)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有文才,汉武帝命他作《离骚传》,他早晨受诏,到中午饭时便就稿呈上。后因用为敏于著述的典故。唐.李瀚《蒙求》:“淮南食时,左思十稔。”《文选》卷六〇任彦升《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淮南取贵于食

  • 驾鼓车

    东汉光武帝刘秀尚勤俭,别国有献名马宝剑者,刘秀不留为自己使用,用马驾驭鼓车,宝剑赐给骑士。见《后汉书·循吏传》。后因以“驾鼓车”谓大材小用。杜甫《复愁十二首》之八:“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

  • 隔会水

    在今山东高青县北。即漯河之别名。《方舆纪要》 卷35谓 “ 《汉志》 ‘漯水至千乘入海’ 即此,后讹为隔会水。隋盖以此名县 (会城县)。今堌”。

  • 朱元璋起义

    元末江淮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苦农民。幼失父母,曾入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郭子兴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闰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参加起义,受到器重。始为亲兵,渐以功升总兵。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卒,朱元璋尊奉韩林儿大宋政权,为左副元帅。同年,巢湖红巾军水师归附朱元璋。六月,朱元璋利用水师渡江,攻占采石(

  • 刍言

    山乡村民的言论,常作自己言论的谦辞。也说成“刍议”。《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割柴草的人。《旧唐书.李绛传》:“陛下不废刍言,则端士贤臣必当自效。”

  • 斗转星移

    斗:北斗星。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或表示一夜之间时间的推移。元.白朴《墙头马上》一折:“莫疑迟,等的那斗转星移,休教这印苍苔的凌波袜儿湿。”元.马致远《陈抟高卧》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明.无名氏《锁白猿》头折:“直吃的昏惨惨更阑人静

  • 徐猱头妻岳氏

    大都(今北京)人。兵入都城,遂火烧其屋,妻夫妇投火以死。

  • 福至性灵

    见“福至心灵”。《官场现形记》56回:“亦是他~,忽又想到一个绝妙计策,仍旧上来见老师。”

  • 不学面墙

    《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孔颖达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睹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后以“不学面墙”谓不学无知。清钱谦益《向言》之一:“〔汉成帝〕之精《诗》《书》观古文者,何以贤于不学面墙者乎!”并列 不学无知。清·钱谦益《向言》之一:“(汉成帝)之精《诗》《书》观古文者,何以贤于~者乎?”△贬义。多用于愚昧方面。【词语不学面墙】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