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北齐书·崔暹传》

《北齐书·崔暹传》


北齐书
原文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译文

    崔暹,字季伦,是博陵安平人。崔暹年少时为读书人,避地到渤海,赵郡公高琛镇守定州,征召他做开府谘议。他跟随高琛前往晋阳,高祖(高欢)和他谈话,对此感到很高兴,任命他兼任丞相长史。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事务,对他说:“大丈夫相知,难道在于新旧?军队的事情重大,留守的责任也紧迫,我弟弟年轻,不熟悉事宜,后方的所有工作,我就把它们一概都托付给你了。”和崔暹恳切地握手,直到握了三四次。
    崔暹受到信任厚待一天比一天深厚,他喜欢推荐人才。他说邢邵适合担任府僚,还可以兼管机密之事。世宗因而征用了邢邵,很受亲信器重。可言谈之际,邢邵却说崔暹的不是。世宗不高兴,对崔暹说:“你说子才的长处,子才却专讲你的短处,这真是个平庸之人啊。”崔暹说:“子才说我崔暹的短处,我崔暹说子才的长处,(说的)都是事实,我也不会因此产生嫌怨。”
    武定初年,升任御史中尉。崔暹先后上表弹劾尚书令司马子如以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劾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写得极为详尽,他们都被免去官职。此外被处死贬黜的还有很多。高祖给邺下诸位权贵写信说:“崔暹刚刚任职御史台,就能如此检举弹劾。咸阳王、司马令都是我做平民时门对门的老朋友,如果讲尊贵亲近,谁也不会超过这二人,可他们却同时获罪,我也不能相救,你们诸位还是小心谨慎为好。”高祖到京城去,群官到紫陌去迎接。高祖握着崔暹的手慰劳说:“以前朝廷难道无法官,而天下人都贪婪,没有人肯去检举弹劾。中尉您尽心为国,不怕豪强,于是使远近肃清,诸位王公守法。冲锋陷阵,大有这样的人,做官的本色,今天我才见到。”高祖赏赐崔暹好马,让他骑上来跟着走,边走边交谈。崔暹下马拜谢,马受惊要跑,高祖为他拦住马并亲自把缰绳递给他。
    高祖驾崩,还没有发丧,世宗(高欢长子高澄)就任命崔暹为度支尚书,兼任尚书仆射,把心腹重任寄托在他身上。崔暹操心国事犹如家事,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超过规定的制度,诛杀无常,言谈举止,也时有过失,崔暹常常神色严厉地直言规劝,世宗也因此而改正。有囚徒几百名,世宗想把他们全部处死,常常催促公文案卷。崔暹故意拖延这件事,不按时进呈,世宗心情宽解后,囚徒们终于因此获得赦免。
    显祖(高欢次子高洋)开始继承霸业,司马子如等人心怀旧怨,说崔暹犯罪严重,应该惩罚他。显祖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到登基时,中伤诋毁的人还不停止。皇帝就命令都督陈山提等人搜查崔暹家,发现他家非常贫乏,只找到高祖、世宗给崔暹的书信千余件,大多谈论军旅和国家的大事。皇帝感叹赞赏他。不久转任太常卿。皇帝对群臣说:“崔太常清廉正直,天下无双,你们都比不上他。”

《北齐书·崔暹传》    

猜你喜欢

  • 向朗

    【生卒】:约167—247【介绍】: 三国蜀襄阳宜城人,字巨达。初从刘表,后归刘备。为巴西太守。刘禅时迁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诸葛亮出屯汉中,坐马谡事免官。累官左将军,封显明亭侯。及免官,潜心典籍,讲论古义,为时所称。 【向朗作品 ==>】 

  • 射虎川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下流入清水河。《清一统志 代州》: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圣祖仁皇帝西巡还辇,循长城而东,忽有虎伏林莽间,亲挽雕弧射之。……赐名射虎川”。

  • 斋萨穆

    【生卒】:?——1642官三等轻车都尉。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从贝勒阿巴勒攻略明地,入黄崖口,战死于蓟州之役。

  • 胡松年

    【生卒】:1087——1146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政和二年(1112),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绍兴四年(1134),奏请注重水师,增修战舰,加强江防,以利抗金。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不久以疾提举洞霄宫。为官清廉、正直,秦桧擅权用事,松年至死不通一书。【生卒】:1087—1146宋海州怀仁人,字茂老。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徽宗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高宗建炎间出知平江府,以兴利

  • 三月十四日,周公南郊祭天,歌奏《昊天有成命》;以后稷配天,歌奏《思文》;以先王配

    周公主持营建洛邑,历时两年,至此年方告落成。洛邑告成时,周公举行了一系列的祭祀典礼。《召诰》是周公摄政七年洛邑告成时,召公在洛邑发布的诰命。史官在记录其诰命之辞时,也记载了祭祀典礼活动:“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 霜露之感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后因以“霜露之感”谓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唐 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 召辛弃疾进对延和殿。

    《宋史》辛弃疾本传:“(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短长、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梁启超《

  • 李延寿

    【介绍】: 唐陇西人,世居桐州。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寻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尝受诏与人同修《五代史志》,预撰《晋书》,并撰《太宗政典》,删补《南史》、《北史》。 【李延寿作品 ==>】 

  • 西外宗正司

    官署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置于西京(今河南洛阳),设敦宗院,择宗室贤者一人管勾,掌外居宗室事务。南宋初,先移扬州(今属江苏),几经转徙后,止于福州(今属福建)。 【检索西外宗正司 ==>】 古籍全文检索:西外宗正司     全站站内检索:西外宗正司

  • 彭门山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寿阳山。《方舆胜览》 卷54彭州: 彭门山 “两峰如阙,相去四十步,名天彭门,因以名州。又曰: 彭祖出入此山,因名彭门”。相近有牛心山,与彭门山隔江相对。